高二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试题 第 = page 7*2-1 13页 共6页 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答案及解析四 1.【考点】魏晋至隋唐“三教合一”潮流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春秋》、《老》、《庄》和禅学同是为学之要,儒、道、佛三学缺一不可,因为一个人来到人世之后,既必须涉世,又要善于忘世,在一定情况下还需出世,只有儒道佛三学俱全,才能完全直面人生,他认为这三者缺一不可,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全无而称之为人者,则是貌似人而已,因此材料强调的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并未体现出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故A项错误;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体现出了统治者对孝道的重视,从而说明了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故D项错误。 【答案】B 3.【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表格中民办的比例减少了,无法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是理学的发源地之一,二程都曾在此讲学,四大书院之二白鹿洞书院,更因朱熹的讲学而出名,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民办书院比例下降,思想控制增强,制约了古代文化的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官办书院增加,表明政府加强思想控制,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A 4.【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李贽作为明代的思想异端,主要是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故A项错误;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涉及了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故B项正确;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C项错误;王夫之提出气元论,含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B 5.【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解析】希腊对文化持宽容的态度,故A项错误;希腊的宗教神话“神人同形共性”体现了希腊对人的重视,故B项正确;“神人同形共性”体现了神和人本质的一致性,使神与人更接近,故C项错误;神人的一致性体现了人的平等,故D项错误。 【答案】B 6.【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是宗教改革时期,故B项错误;“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故C项正确;“倡导知识即美德”属于古希腊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C 7.【考点】宗教改革 【解析】从“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可知,偶然的行为带来了巨大影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故A项正确;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与材料中“却点燃了整片森林”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体现革命性,但没有体现妥协性,故C项错误;材料中表述的是马丁·路德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没有体现妥协性,故D项错误。 【答案】A 8.【考点】启蒙运动 【解析】天赋人权指人生而平等,有财产权、自由权、生存权等,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三权分立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自由平等是伏尔泰的观点,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必须为人民服务,与材料中“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异曲同工,故D项正确。 【答案】D 9.【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解析】第一个分句反映了百家姓,子女跟随父姓,姓氏本身体现了宗法传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个分句涉及到《道德经》,它保留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含有朴素辩证法,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三个分句李白的《将进酒》是唐诗的典范,唐朝科举制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人,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词的出现反映了北宋市井生活,出现的原因是文学的一进步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生活丰富,但其出现不是为了北宋市井生活的需要,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10.【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解析】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传到欧洲,17世纪时,欧洲家庭藏书比14世纪时增加了,说明活字印刷术的传播降低了书籍的成本,故A项正确;13—17世纪文艺复兴,1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