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美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Western Aesthetics 第十五讲:鉴赏力/品味可争议 Lecture 15: Tastes can be disputed 比尔兹利:鉴赏力/品味可争议 门罗·柯蒂斯·比尔兹利(Monroe Curtis Beardsley,1915-1985) 1956年当选为美国美学学会主席(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Aesthetics)。他的著作包括《实用逻辑》(Practical Logic (1950))、《美学》(1958)和《美学简史》(Aesthetics: A Short History (1966))。 他在美学方面最著名的成就是捍卫艺术工具主义和提出审美经验的概念。 今天讲课主要依据他的“Tastes Can Be Disputed”。 在这篇文章中,比尔兹利批判了美学/审美怀疑主义(Aesthetic Scepticism)的观点。 他不同意杜卡斯关于美的主观性的观点,认为人们可以并且确实争论鉴赏力或品味的问题。 品味(鉴赏力)的评价虽然不同于科学理论的评价(品味评价是好与坏,科学理论的评价是真与假),但却是可以进行理性的评价的。 当人们对一件艺术品进行批判性考察时,他们给出理由,以说明它是好还是坏。 比较下面的论证: 我们已经看到的乌鸦都是黑色的。(事实) 因此,天下乌鸦一般黑。(事实陈述) 外面很嘈杂。(事实) 因此,请把门关上。(祈使句) 《蒙娜丽莎》中的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而妩媚,如梦似幻,神秘而莫测,背景山水幽深茫茫,烟雾般的 “无界渐变着色法”的笔法,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达到神韵之境,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 因此, 《蒙娜丽莎》代表了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 美学/审美怀疑主义 怀疑主义的格言:品味/鉴赏力无争议。 这句格言的目的似乎是结束关于品味的无意义的争论。品味的争论总是无结果的。因此,如其浪费时间,不如结束争论。 如果你不能使一个人确信他是错误的或使你自己承认他使正确的,你总是可以说你们之间没有一个人比另一个更错误,因为没有人是正确的。 了解上述格言是否正确很重要:如果我们可以知道这一格言是否正确,那么,如果它是正确的,我们无需浪费时间去进行徒劳无益的讨论。如果它不正确,我们不会失去进行有成效讨论的机会。 对格言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弄清这句格言(“品味/鉴赏力无争议”)的确切含义。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个关键词是 “品味/鉴赏力”(taste)。 品味最主要的意义是其感觉的意义:有人喜欢熟橄榄,有人喜欢青涩的;有人喜欢辣的食物,有人喜欢不辣的食物。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大概是上面格言普遍被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萝卜和青菜本身似乎是没有争议的。我们没有所谓萝卜学派和青菜学派,发表论文,互相攻击,因为关于萝卜和青菜各自的优点,我们没有多少可以说的。 然而,品味/鉴赏力还可以有更广泛的用法:我们谈论一个人衣着的品味,帽子的品味,领结的品味;我们也谈论一个人诗歌或绘画或音乐方面的品味或鉴赏力。 正是这些方面,“品味/鉴赏力无争议”这一格言得到强调。有人喜欢莎士比亚,有人喜欢李白。有人喜欢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有人喜欢抽象派。有人喜欢古典交响乐,有人喜欢钢琴伴唱《红灯记》;有人摇头晃脑地听京剧《空城计》,有人听不下去。 和萝卜青菜不同,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争论似乎不会不知所措。人们大谈自己的想法。他们或赞赏或反对,或威胁或诱惑,或忽悠或尖叫。按照怀疑主义的格言,这些问题是无法争议的,或没有真正争议的。 因此,要弄清楚的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文学、美术和音乐中的品味无争议究竟是什么意思,尽管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我们的品味是什么? “无争议”显然并不是说我们关于品味不可能产生意见分歧或持不同意见。因为显然我们确实有分歧,不仅我们常人有,而且这些领域里的公认的专家也有分歧。 比如,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恶评如潮,“拍砖”大有人在,但也有不少歌功颂德的。 在比尔兹利发表他的文章(1958)不久前,现代艺术博物馆国际理事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在欧洲举办里一次美国抽象表达主义绘画巡回展。《时代》报道了其展出情况。在西班牙,有人认为“如果这也叫艺术,戈雅(18-19世纪西班牙著名画家)画的算什么?”有人则欢呼其“强烈的活力”和“除旧布新的精神”。在意大利,报纸评论:“这根本就不是绘画”,“不过是滴落的颜料,喷雾状或爆炸状的色块,流体,旋转,揉擦,记号,擦掉的痕迹,涂鸦,随意的涂写和万花筒般的背景。”在瑞士,则认为它代表了美国艺术天才的艺术事件。这些评论和争议在美国也是一样。 那么,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