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收入研究 徐永祥.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  言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农 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农村 和农民问题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局、着眼长远 的重大决策,是对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深化和发展,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 “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集中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根据20世纪我国 的国情,党的“十六大”审时度势,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小康水平提出了 新的更高的要求,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 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小康社会进行了 描述,这是对邓小平同志“翻两番”、“三步走”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过大,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 发展。 邓小平同志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 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不稳定。 城市搞的再漂亮,没有农 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它关系到中国今后的发展及前途问题。 解决农民问题,发展 农村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富不均、缩小城乡差别、改革农村体制的关 键,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就成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开发农村市场,是中国在今后30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 键所在。 应该说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条件,远优于 1978年中国改革伊始。 如果说20世纪 70~80年代的发展农业战略是为了积累资金,发展工业的话,那么今天工业积累了的资金, 就应该可以用于反哺农业,发展农业经济。 而农业经济的再次起飞,将支撑着中国今后30 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基于当前我国农民收入状况,采用纵横交错和实证的方法,对与农民收入直接关联 的“三农”问题、农业制度、反贫困、对农补贴、农业风险、农民工、乡镇企业、农业产业结构、粮 食安全、职业农民、农民转移、城镇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和论述,从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角度作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对政府决策部门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参 考。 前 本书各章节撰稿人:徐永祥(第一章第四节、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饶江红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王建平(第一章第一节);刘晓东(第一章第二、三节);熊坚(第六 言 章、第七章);朱宏(第九章、第十一章);李涛(第十二章);欧阳剑平(第十章、第十三章)。 全 1 书由徐永祥统稿并定稿。 本书经历了一段不短的蕴酿过程,在我与朋友合作完成的三个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课 题基础上形成了本书的框架。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和专家学者 的思想观点及研究成果,恕不一一列举和致谢;并得到了江西出版集团、江西科学技术出版 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深表谢意。 本书不足、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徐永祥 2007年10 月 2 前     言 第一章  概  论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长期以 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比较落后,成为现实 生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以精 耕细作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哺育了中华民族,结出 了中国古代五千年的灿烂文明。 但是数百年来,我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