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兰州教育科学研究所.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高考福建卷)9.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图20示意图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6分) 答案:(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破坏建筑物。 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⑥重大、偶发性的自然灾害为做为背景材料,不具体考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而是考查区域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这类考题在政治和历史题中也极为常见。 二、复习应对建议 1.知识整合,构建体系? * * 简析自然灾害与防治在高考卷中的命题特点及复习应对建议 蒋国鸿 兰州第十四中学 一、自然灾害与防治在高考卷中的命题简析 1.自然灾害与防治在高考卷中的地位 215 69 91 55   合计 12     12 地上河形成 四川卷 4   4 沙尘暴(选)   广东卷 20 8  地质地貌灾害 12 泥石流(选)救灾   北京卷 38 14 病虫害(选)寒潮 10 台风 14 飓风(选)火灾 山东卷 45 15 南方冰雹 15 防洪、地质灾害 15 地质灾害堰塞湖 福建卷 8   8 泥石流(选)   浙江卷 24 12 滑坡、寒潮(选) 8 旱灾 4 台风(选) 天津市卷 30 10 地质灾害 10 气象灾害 10 干旱洪涝 安徽卷 22 10 崩塌滑坡 12 洪灾(选)地质灾害   全国新课标卷 12   12 沙尘暴(选)   全国大纲卷 分值 考点 分值 考点 分值 考点 试卷类别 合计 2011 2010 2009 年份 自然灾害与防治内容在近三年全国部分高考卷中的考点及分值统计表 2.近年来自然灾害与防治类高考试题的特点 ①试题形式既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又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②试题呈现多以统计图、区域图等图表或热点材料为素材,考查空间分布、各自然灾害基础知识及读图分析、知识运用、综合分析能力。 例(2010浙江)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5。读图5、6,完成9~10题。 9.图6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a B.b C.c D.d 10.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2011年高考江苏卷9—10题)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不同震源深度图例的位置,可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2.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答案】B 【解析】日本以东海域为日本暖流,向东北方向流动,即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东北。 ③考查内容几乎涵盖了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全部知识要点,各类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分布规律及如何防灾减灾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是重中之重,就以上表统计而言,地质灾害类考题出现了8处、气象灾害8处和水文灾害3处。 (09年福建文综第40题)堰塞湖是批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成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图11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唐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 (1)崩塌、滑波或泥石流。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 (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 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 (2009安徽卷)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l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