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水稻株高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论文.docxVIP

两份水稻株高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摘 要 株高是水稻品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植株过高容易引起倒伏减产, 适当矮化则耐肥、抗倒,增产。矮化育种是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矮秆良种的选 育和推广显著提高了水稻的生产潜力。因此,株高一直是水稻遗传研究的重点之一。 迄今,国内外对水稻矮生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已发现了近60个矮秆半矮秆基因。 我们从半矮秆水稻品种蜀恢162群体中发现一份小粒矮秆突变体“162d”。162d与4 个半矮秆品种杂交F·和F2代株高遗传分析表明162d的矮生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将162d突变基因和水稻小粒矮秆基因洲进行等位性分析,结果表明162d突变基因与 以不等位。进而,以lI一32B/162d F2代作为定位群体,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将162d突变 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染色体短臂,位于微卫星标记RM218和RMl57的一侧,距RM218 3.5cM,距RMl57 10.OcM。同时,利用近等基因系分析了该基因的表型效应,结果表明 它可使株高降为正常株高的1/4左右,籽粒降为正常大小的1/4左右,并使叶片显著 缩短、加宽,结实率显著降低。认为162d突变基因是一个新的水稻小粒矮秆基因,暂 命名为以卯(t)。 到目前为止,对半矮秆水稻的隐性高秆突变已有不少报道,至于半矮秆水稻的显 性高秆突变,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从半矮秆水稻品种6442S一7和蜀恢881杂交后 代群体中发现一份高秆突变体“D1ll”,其秆长显著增加,与亲本蜀恢881相比增加了 87。06%。D111分别与蜀恢881、6442S一7、蜀恢527、献国和02428等半矮秆品种配置 杂交组合,杂交F J和F2代株高的遗传分析表明D111的高秆性状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认为Dlll是首次从半矮秆水稻品种中发现的显性高秆突变体。以蜀恢527/D1llF2代作 为定位群体,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将Dlll高秆突变基因定位在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位 于微卫星标记RM302和RM212的一侧,距RM302和RM212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1.9cM和 24.1cM。该基因暂命名为上C(t)。 关键词:水稻;小粒矮秆基因:显性高秆突变;遗传分析;基因定位 ABSTRACTPlant ABSTRACT Plant height iS otle of the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of rice.Over higher plant would easi iy resul t in plant lodging and output reducing.On the other hand,the dwarf varleties with proper plant height had higher lodging resistance and a greater harvest index,al JOWing for the increased use of nitrogen ferti 1 ize.Dwarf breeding had made a great breakthough in the rice breeding. The breeding and extension of excel 1 ent dwarf varieties remarkablY improved the yield potential of rice。Therefore,the p】ant height i S sti 1 1 one of focuses in rice genetiC research. So far a great deal of studies have been made on the dwarf trai t of rice, and about sixty dwarf and semidwarf genes have been reported.A smali grain dwarf mutant“162d”was identified from a semidwarf variety Shuhui 162.162d was crossed wi th four semidwarf vari eties.The analysiS of plant height i n the Fl and Fz populations shows that the dwarf trait of 162d is controlled by one recessive major gene.The allelic analysis between mutant gene harbored in 162d and small grain dwarf gene dl indic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