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我国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Employment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简称ERM)也叫员工组织关系(Employee-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简称EOR),是由企业管理方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引起的权利和义务、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合作、冲突、沟通、激励等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总和它起源于现代管理实践,随着彼得?德鲁克关于“人力资源”概念的提出以及传统人事管理开始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劳资双方从对抗走向更多的合作,“员工关系”取代了劳动关系(或称之为工业关系)这一概念。
分析员工关系管理的发展必须要从西方历史演变的角度着手,西方员工关系(劳动关系)管理理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由原则到具体、由重物质激励到重精神激励、由强调制度作用到强调文化价值,形成了一个体系较为完整的理论大厦,对我国企业和谐员工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泰勒(Taylor,1911)发展了科学管理原理,提出“经济人”假设和“胡萝卜加大棒” 员工管理方法,并首次正式提出组织与员工是利益共同体。巴纳德(Barnard,1938)强调企业与员工目标的共同性,相互间的协作性,协作的前提是企业和员工双方都必须为共同的目标付出努力,两者的协作建立在个人的贡献与企业所给的诱因相对等的基础上。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世界经济陷入空前的大萧条中。运用科学管理已不能解决此起彼伏的劳资纠纷和罢工,行为科学理论随之出现。这些理论从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动机、重视人的多层次需要、强调“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公平的激励作用以及士气和凝聚力的调动等方面探讨协调员工关系、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与措施,开辟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新领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X—Y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等。
针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威廉?大内为代表的管理学家通过对日本企业的深入考察,将其处理员工关系的理论进行了总结,归纳为Z理论,强调企业和员工是相互忠诚的利益共同体,即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并迅速风靡于世界。以舒尔茨(Schultz)为代表的早期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资本,由此引出企业与员工要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必须把人作为资本,对其进行维护。
在以上不同管理思想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不同的员工关系管理模式:首先是交换理论。交换理论(Barnard,1938;March,Simon1958;Tsui.et.al,1997,2002):认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交换关系所决定的交换过程。当企业提供的工资小于或大于员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时,员工就会感到满意;只有当员工的贡献与企业提供的工资相等时,企业才有偿付能力。因此,企业根据交换理论,利用各种可控因素来影响外部市场的不可控因素,从而形成了基于外部营销的管理模式。
其次是劳动力治理理论。劳动力治理理论(Walton,1985;Osterman,1988;Mahoney,Watson,1993):提出内部营销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营销观念,把员工视为内部顾客,研究员工的需求,进而满足员工的需求,最终使员工感到满意。基于内部营销的管理模式从需求角度对企业与员工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体现了平等互惠的思想。
最后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及心理契约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Arthur,1992;Huselid,1995;Delery,DoW,1996)以及心理契约理论(Schein,1995;Kotter,1973;Rousseau,1990;Herriot,1998):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是伙伴关系模式以及超越伙伴关系模式,即是长期双向合作关系,必须彼此信任,形成一种互相依存、互相支持、互惠互利的依赖关系(Raymond Yeh,Keri Pearlson George Kozmetsky,2000)。
而对于国内员工关系管理理论研究分析,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早期的法家、儒家等古代以及近代关于“人性”的理论思想中渗透着不同的员工关系管理理论的精髓。法家思想家荀子提出的“性恶论”,类似于西方的“经济人”假设。儒家孟子的哲学思想是“性善论”,与西方的“社会人”假设非常相近,也是“以人为本”员工管理的理论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告子提出了“性无善恶论”,与西方的“复杂人”假设相似。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提出的“个性中心论”,倡导“尽性主义”,主张将人的天赋良能尽性发挥,与西方的“自我实现人”假设有诸多相似之处(张德,2001)。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以下角度讨论了员工关系管理:
(1)从内容角度说明程延园(2004)提出,广义上的员工关系管理是在企业整个人力资源体系中,各级管理人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填空题.doc VIP
- 2023高考英语复习之高频词长难句练习2 全国乙卷七选五(解析版).pdf VIP
- 【高中化学】13个知识点的易错集锦.pdf VIP
- 现场签证单表格.docx VIP
- 中央财经大学后勤处、后勤服务产业集团 全员聘用管理暂行办法.doc VIP
- 2025中央财经大学后勤服务产业集团工程管理岗招聘1人(非事业编制)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国开电大《离散数学》形考任务+大作业答案.pdf VIP
- 现场签证单表格优质资料.doc VIP
- 24J331地沟及盖板参考图集.docx
- 汽车维修清单表(含使用说明).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