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籼稻半矮秆基因的分子定位研究-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论文.docxVIP

两个籼稻半矮秆基因的分子定位研究-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y y Y 56‘6‘;8 ● 曹小迎两个籼稻半矮秆基因的分子定位研究 ! 两个籼稻半矮秆基因的分子定位研究 硕士生:曹小迎 导师:梁国华副研究员 (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 半矮秆品种的培育成功是近代水稻育种的最显著成就之一。然而,已鉴定出 的许多半矮秆和矮秆基因大多对水稻的农艺性状表现负面的影响,限制了它们在 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具有应用价值的半矮秆和矮秆基因,仍局限于s出』、棚2和 d卯等。因此,新的有利用价值的半矮秆和矮秆基因的鉴定仍是水稻育种实践的一 个重要课题。同时,水稻是研究禾本科植物的模式作物,新的水稻矮秆基因的克 隆及其功能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枫理。这也将为利 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作物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本研究以一支腊双矮为母本与M29进行杂交,获得杂交Fl及、F2。对它们的株 商进行调查发现,F2的株高分离有2个峰,高秆和矮秆植株分别为437和134株, 其分离符合3口l的理论比例(f=o.6669fo 05=3.84)。高秆对矮秆呈完全显性。 可以推断出一支腊双矮和M29杂交F2群体中的株高分离就是由s小n引起的。利 用F2群体对j正月进行微卫星标记定位,将s正疗基因定位在水稻第5染色体微卫星 标记R^记89和RM291之间,距RM289标记1.5cM,距RM291标记143cM。对 照已有的连锁图,可以推断出半矮秆基因s出n位于水稻第5染色体长臂的中 部。 以新桂矮双矮为母本与02428进行杂交,获得杂交Fl及F2。对它们的株高进 行调查发现,F2的株高分离也呈现2个峰,高秆和矮秆植株分别为335和101株, 其分离符合3口1的理论比例(f-o.7828而.。5=3。84)。高秆对矮秆里完全显性。 可以推断出新桂矮双矮与02428杂交F2群体中的株高分离就是由J如引起的。利 用新桂矮双矮与02428杂交产生的F2群体对赔g进行了精细定位。蚶苫基因首先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被定位在水稻第5染色体上微卫星标记RM“0和RMl63之间,遗传距离分别是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被定位在水稻第5染色体上微卫星标记RM“0和RMl63之间,遗传距离分别是 O.5cM,2.5cM。为了进~步定位鲥舌基因,利用已经公布的水稻基因组序列在耐苫 基因附近区域寻找微卫星序列并发展新的标记,在蹦440和RMl63之间发展了 两个微卫星标记SSR37l和SSR418,SSR37l与耐苫之间相距O.5cM,而SSR418 与s如表现为共分离。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覆盖埘匆基因区域的BAC重叠群, J如基因可能就位于ACl05319或ACl37620上,这为s如基因的图位克隆奠定 了基础。 关键词:水稻:半矮秆基因:分子标记:基因定位;物理图谱 曹小迎两个籼稻半矮秆基因的分子定位研究 曹小迎两个籼稻半矮秆基因的分子定位研究 i Molecular Mapping of’Iwo Semi_dwarf Genes in砌d玉叫础ce(D,粥口册咖口L.) Po啦aduate: Cao Xiaoying A(王visor: Liang Guohua (Agriculture College,Y钮gZllou UniVersi吼‰gzllou 225009) Abstract The success of也e deVelopment ofs锄i-dw础锄was one ofme most si鲥ficant achjevem衄ts in d。e breeding sme 1 960s.Howe吼most of nle s锄i-dwarf aIld dwarf genes id饥tified show nega廿ve e行bcts on a面cllltural ck曲cters,wIlich linlits thcir llse in cross-breedill舀Because tlle semi-dwarfand dwarfgenes milized now are omy 5正』、 洲2锄d彩D,it becomes aIliInport锄ttaskfor rice breedertoidem母new and use伽 se觚-dwarf aIld dwarfgenes.At tlle saIne tinle,dce is me model ofthe铲ass,cloning of rice new dwarf g髓es、vill be usefm t0 unders切=nd t11e moleclllar mech锄ism of plallt growIh aIld development. In tllis study’a cross betwecn a semi.dwarf VaIie时M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nzhongda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