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IP技术和高性能路由交换机的设计实现-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docx

宽带IP技术和高性能路由交换机的设计实现-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页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网络为中一tl,的计算时代的到来,通信网正在 完成从电路交换技术转向分组交换技术,特别是无连接IP技术的战略性转 型。同时人们对网络带宽,网络性能和网络管理的要求也都愈来愈高,这些 都对网络互连的核心设备——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设计实现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首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在这种需求下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历程:一方 面传递速率从最初的10Mbps、100Mbps发展到现今的1Gbps和10Gbps;另 一方面网络也从共享发展到交换,并从第二层交换到目前流行的第三层交换。 该部分重点解释了干兆以太网的体系结构和协议规范,对PCS、PMA和PMD 子层的实现技术和有关算法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设计中用到 的几种物理层芯片进行了介绍;此外该部分还分析了传统第二层交换机和路 由器的局限性,对集第二层交换和第三层路由优点于一身的第三层交换技术 进行了讨论.阐述了以太网第三层交换机的一般原理和实现,并介绍了其优 点和应用。 之后文章对多层交换芯片BCM5615的交换结构、内部各个功能模块的 原理实现以及芯片中的二、三层数据流程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并实现了一款基于BCM5615的千兆路由交换机。接着文章详细介绍了 该款交换机的硬件设计,给出了包括微处理器子系统模块、L2/L3交换模块、 FE接口模块、千兆接口模块以及带外管理模块在内的主要模块的电路设计实 现,对各模块之间的接口电路也作了介绍,文章最后对软件的总体结构进行 了分析。本文的实现方法对基于其他交换芯片的设计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以太网,宽带,高速路由交换.体系结构,设计实现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I页 Abst ract Along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act,the main technology used in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changing from circuit—switched technology to the packet-switched teclanoJogy,especially to the connectinnless IP technology. Meanwhile,the people have more and more urgent requirements on the bandwidth, performance and management of network.Such requirements are challenging the core devices used for interconnecting the networks,such as the switches and routers. This thesis first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dure of Ethemet technology. from two aspects:n ne transmission speed has evolved from 1 0Mbps/1 00Mbps to 1Gbps/10Gbps.2、The network has developed from shared mode to the switched mode,In this part,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protocol specifications of Gigabit Ethemet(GE)are described in detail.n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and related algorithms of PCS.PMA and PMD sublayers are analyzed.The physical chips used in the design are also introduced.Furthermore,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Layer 2 switches and routers are also analyzed.111e Layer 3 switching technology,which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Layer 2 switching and Layer 3 routing is discussed.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implementation me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