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文欣赏:天下汉关
如果历史云烟再厚实一些,地处“两京古道”的汉关,也许真的就灰飞烟灭了。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一直以为长安月色是丝路最东端的,后来才知洛阳月色才是最东端的,而汉关就雄立在它们中间。
汉关在岁月长河里茕茕孑立,却将一条万里丝路卷在手心。南靠青龙山,北托邙山,前临涧水,北抵黄河,自然有十足的底气。它像一盏不停闪耀的灯火,二千多年来从未熄灭。
“耻为关外民”!西汉将军杨仆把设在灵宝市的秦函谷关移建于此,倒没有料到,一份家国同在的念想,竟为故土留下一座雄睨天下的关卡。
关卡存世不难,难的是仅凭一块块垒砌的砖石就能在历史里站成砥柱。兵来将挡,乱来关阻,铁骨铮铮的画卷一次次在这里舒展。
无论关卡存不存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霸气与这片山水结下了深厚情谊。那份霸气还在无数场折子戏里,有板有眼地散着余韵。
因为汉关在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上,商旅不绝于途。历史关于这些记载少之又少,是记载毁于一场战争,还是丢于一次离乱,永远是一个谜。
它与它的王朝一样,在风雨飘摇中前行。期间,汉关发生过什么?我找不到更多的资料,这样也好,可以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一场文化之旅,可以了解这座千年雄关的风情。走进它,许多悬念也许就有了水落石出的可能。倘若参透,说不准就是一个意外收获。
一种寻古情结,令人想去看看汉关。
凛冽寒冬,我穿州过府,从西而来,向东而去。
一抬头,所有的时光都远了,汉关面前摆满了英雄帖,似乎有许多人与它邀约。
前朝飘浮的遗风,在岁月长河里刮累了,最终歇了下来。通向关门的小路旁,满是苍翠竹林。上空,一只鸟儿缓慢南飞。
洛阳、长安、阳关、玉门关、酒泉一个个地名挟裹着寒流向我涌来,它们似乎说好要在这里聚集,推选一位服众的盟主。
这里,盘马弯弓的英雄踏着阳光走过,定然回首过写意的苍山。高阳瑟瑟里,我也不得不被卷进历史的漩涡,然后追溯、咀嚼、反刍。
它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丝绸之路中国段首批申遗名单》,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顶顶桂冠接踵而来。
在汉函谷关遗址前,我能想象得出当初的雄伟,以及连带一个个王朝的盛华与威严。这绝不是一些人心目中的有形废墟,它内部隐藏的光芒早越过了起伏的山峦。
生怕汉关在岁月的长河里遗失,大唐诗人王昌龄早早就将它请进“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诗里。这不仅是一种时空意义的定格或地理概念的固化,而是结结实实地烙进人们心中。有时,诗词的生命力远比那些坚硬的砖石来得久远。
走过竹林,需经过一座小桥。过河之后往东便是古道路。依山而建的石路上,那些车辙依旧。我俯下身来触摸,仿佛汗水余温还在;贴着石壁聆听,行人的脚步声似乎在回荡。古道路曾被浮土掩盖,最终被一次洪水冲了出来。所谓历史,本来就有许多意外。
在关楼东二百米处北侧,断崖上有石刻题记,虽有残损,“上元二年十月”、“王”、“赵”等姓氏仍清晰可辨,也许这些字里就隐着一段凝重的历史。古代文史的壮阔,就由这些带有灵性的符号汇聚而成的。这些字钩沉出历史的醇厚,还转折出生命的凝思。
小桥往西是一条直抵函谷关的小路。前方是汉朝迎接客人的接客厅,它蕴含了一种古老而明亮的情调。天蓝之下,四周恬静而自然。
保卫外城墙的官兵,在阳光单薄的锋刃上望着前方。因为执着,所以目光如炬;因为兢业,所以栉风沐雨。岁月长河里,千帆过尽,流水兜住了一声声喟叹可人们早忘了他们的姓名。毕竟,人间烟火总比历史长的。
出入此关,唯有从城门通过。不知当年的守关人,那时如何生活?是一直吃粮当差,还是回家安享田园?只有光影在山冈上移动着悬念。这里,似乎所有的干戈都化作了玉帛。阅读汉关,还需潜下心来,从一石一木一字开始。
于是,沉睡千年的遗址醒来了。
一个人与一座关相遇,时间自然会慢下来,我与遗址也慢得只能四目相对。
遗址的确似一位沉默的老人坐在料峭寒风里。许多坍塌过的物件,在视野里砸出令人生疼的叹息。瓦当、陶器、瓷器、铜器、钱币无一不在诉说匆匆的时光。
人总会怀旧的。那么,怀旧的是粗心的山水?是散了架的推车?还是腐朽的王朝?云纹瓦当、“关”字瓦当俯首皆是。第一次出土的“安世万岁”瓦当,更将曾经映照的时光反射出来。
这里曾是一处狭长的小型城邑。城墙、道路和建筑遗址无不在证明着。有了遗址自然能还原出事物的本来面目。车辚辚,马萧萧,好像又回来了。
活字印刷品、军抄状、账籍、告牒、书信等从来不说话,相互之间都以手语沟通。在光线有些暗淡的室内,出土的物件与我近在咫尺,却隔着上千年的沧桑。
历史之门关不住曾经的浮华。在千家岭周边就发现烧窑十九座,这足以说明汉函谷关规模宏大。从物质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