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登高怀远话重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文欣赏:登高怀远话重阳 一年一度秋风劲。 几番风雨,清凉了炎炎夏日,开阔了蓝蓝天宇,为我们送来了果实斑斓草木缤纷的深秋。岁岁重阳,转眼又是。 有人问,毛泽东《采桑子middot;重阳》这首词里面,“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其实答案就在眼前:“寥廓江天万里霜。”每一篇好作品,都是逻辑谨严文本自足的,有立论,就会给出依据。这些依据就巧妙地隐含在字里行间,所以好诗词需要反复吟咏。只要读者平心静气,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春光是热闹的,秋色是肃穆的,所以不相似。视野的广远,事物的丰硕,毕竟以秋为胜。看到“霜”就想到凄清惨淡,这是常人的感触。高瞻远瞩,从霜天寥廓之中看到天地之大美,这是伟人的视角。 我们读书思考,就是为了获得前贤的经验,领略他们精神世界奇伟瑰丽的景观,用高远的视角看世界,看人生,看自我。阅读诗词亦是如此,逢年过节亦是如此。这就是文化的精髓,这就是古人的风神。 一 正如一座山承载着千万年风景,一个重阳佳节,就像《山海经》里的珠树,缀满了中华文明璀璨的瑰宝。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甚至更早的时期。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在农耕文明中,“农事”就是天下大事。季节的转换,寒暑的更替,往往成为以国家为主体的祭祀、政治、管理等事务的节点。毕竟靠天吃饭的时代,即便是“休息”的含义,也与生产力空前提高的现代社会有所不同。所谓时令,既是自然界的指令,也是国家的政令。在那种生活条件下,一时一个令,也是理所当然的。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先秦时代,即有九月秋收之时祭飨天帝、召集百官、通告入室避寒、筹备存储过冬等活动。 这就好比有事业在身的人,任何行动,都要有计划、有准备,顺利完成任务,及时地降低损害。要知道上古时代并不能像今天一样,能够预报季节天气、能够清楚地应对四季。天文历法基本上就是唯一的参照,唯有国家所属的专职部门,才有能力行使观察星辰运行岁时变化的职能。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出现上令下行、蔚然成风的情势。因此古代那些规模较大影响很广的时令节日,无论起源于何时,必定肇始于朝廷。 重阳节也不例外,按照上古历书《夏小正》上的记载,“九月内火”,亦即大火星退隐,标志着草木开始凋谢,寒霜即将来临。在这个时间段,政令所能送达的地域,天下间形形色色的人,就会一起行动起来,告别翠绿,欢迎金黄,抵御雪白。这样的行动,又受到解说天道的周易哲学的影响,逐渐被规定为一个清晰明确的时间节点。这一天,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节日。 到了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起来。按照汉代儒学家、科学家刘歆编著的《西京杂记》中的说法,高祖刘邦的戚夫人遭吕后所害,她的侍女贾氏被驱逐出宫,嫁给了贫民为妻。贾氏把宫廷里的重阳礼仪带到了民间。贾氏告诉人们: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重阳节的风俗,从此在民间开始流传。 “重阳节”见于记载,是在三国时代的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这封书信中有“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嘉其名,九九重阳就被确定下来了。享宴高会,就完全是欢度佳节的意味了,名正言顺。 可爱的汉朝人,闷声吃大餐那么多年。 二 三国之后,在东晋出现了一位影响中国文化1500多年的高士,他就是伟大的田园诗鼻祖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他的名句,也是他的风范,千年以来令人心驰神往的既清高又温润的绝世风采。然而渊明先生的最爱,并不是写诗,他最喜爱的是菊与酒。且看他在《九日闲居》诗序中说的:“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了重九、菊花、酒。宋代的周敦颐在他的传世杰作《爱莲说》中,刚开头就来了这么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这意味着什么呢?这等于是说,在周敦颐的心目中,菊属于陶渊明一个人的爱,甚或超越晋代乃至之前的时代。 回头再忖度魏文帝曹丕的言论,就能推测到陶渊明“爱重九之名”以及他爱菊爱酒的缘由。“享宴高会”,是他身体虽然离开,心还没有忘怀的上流社会的文化生活,以及上溯到远古的士君子理想中的政治氛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菊与酒,是他隐居田园心怀天下时候,可以兼得的两样事物。陶渊明心中的这个天下,可不是他所逃避的那个官场。在进退两难的人生境遇中,酒文化给了人难得的糊涂,菊文化给了人可贵的真切。文化与现实,有时候形影不离,有时候却不在一个次元。 《礼记middot;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鞠”是“菊”的通假字。古人喜欢在重阳日佩戴应季的菊花,并且赏菊、饮菊花酒。屈原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花是我国古人培育出来的独特花卉,它在深秋九月草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