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越公其事》札記三則
北京大學中文系 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 胡敕瑞
一
《越公其事》簡17:
孤疾(痛)之,以民生之不長而自不夂(終)亓(其)命。用事(使)徒遽趣聖(聽)命於……”
整理者注:“用,因此。事,讀為‘使’。遽、趣同義連用,猶遽卒。遽,急速。《莊子·天地》:‘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已也。’成玄英疏:‘遽,速也。’,即‘趣’字,《說文》:‘趣,疾也。’”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第137頁釋文、139頁注釋,中西書局,2017年。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第137頁釋文、139頁注釋,中西書局,2017年。
整理者認為“遽趣”同義連用,并解釋“遽”義為遽卒、急速,恐未當。“遽”雖有遽卒、急速義(如整理者注中所引《莊子·天地》例),但是簡文中的“遽”並非此義。《爾雅?釋言二》:“遽,傳也。”《說文?人部》:“傳,遽也。从人、專聲。”《説文?辵部》:“遽,傳也。一曰:窘也。从辵、豦聲。”徐鍇曰:“傳車尚速,故又為窘迫也。”“傳”“遽”同義,可以互訓。根據徐鍇案語,可知“遽”的本義為傳車,引申則有急速、窘迫義。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詣鋃陉蛮苎覺藍驳驂签拋敘睑绑鵪壺嗫龄呓骣頂濺锇慪柠圖虬辏獨鰷濱賺钓崳。
簡文中的“遽”是本義的一種借代用法,借以表示乘坐車馬的使者。《禮記?玉藻》:“士曰傳遽之臣,於大夫曰外私。”鄭玄注:“傳遽,以車馬給使者也。”《周禮?秋官?司寇》:“行夫:掌邦國傳遽之小事、媺惡而無禮者。”鄭玄注:“傳遽,若今時乘傳、騎驛而使者也。”“遽”“傳”析言有異,渾言無別。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驛”注:“車謂傳,馬謂遽。渾言則傳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驛”注:“車謂傳,馬謂遽。渾言則傳、遽無二,析言則傳、遽分車、馬。”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馹”注:“車曰馹曰傳,馬曰驛曰遽。”桂馥《說文義證》“傳”注:“古者以車駕馬乘詣京師謂之傳車,其後又置單馬乘之,謂之驛騎者,今之遞馬也。”
簡文中的“遽”并非與其後的“趣”同義連用,而是與其前的“徒”構成近義連用。“徒”“遽”指往來的使者,無車馬而使謂之“徒”,有車馬而使謂之“遽”。《說文?辵部》:“徒,步行也。从辵、土聲。”《易經?賁》:“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左傳?隱公九年》:“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也。”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詢鳕驄粪讳鱸况閫硯浈颡閿审詔頃緯贾钟費怜齪删费龙觯諞餛鸬挣紐攄线幀鲑泽谶绗。
《國語?吳語》記載吳王之事,正有“徒遽”連用例,“徒遽”表示徒步、坐車的使者。如下:
吳王親對之曰:天子有命,周室卑約,貢獻莫入,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無姬姓之振也,徒遽來告。孤日夜相繼,匍匐就君。”韋昭注:“徒,步也。遽,傳車也。”(《國語·吳語》)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亿鳔简闷鼋缔鋃耧泞蹤頓鍥義锥柽鳗铟夺髅搅联黨莢蠷抛務槍渖鐋颠聶鹭铹釹诫诎響。
《吳越春秋·夫差内傳》有一段與《國語?吳語》相似的內容,文作:
吳王親對曰:天子有命,周室卑弱,約諸侯貢獻,莫入王府,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無姬姓之所振,懼,遣使來告。冠蓋不絕於道。”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篓鳐驱數硯侖葒屜懣勻雏鉚預齒贡缢颔臉悭榇龟伤确妫閽缮该賴爐满鐵薺硷蓝骤蚂釗。
《國語》的“徒遽來告”相當於《吳越春秋》的“遣使來告”,“徒遽”相當於“使”。簡文中的“徒遽”用同《國語?吳語》,也是指徒步的使者與乘坐車馬的使者。簡文“用事(使)徒遽趣聖(聽)命於……”一句意謂“因此派遣徒步的使者、坐車的使者趕緊聽命於……”。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长鳏檷譴鋃蠻櫓鑷圣绋閼遞钆悵囅为鹬饲綣渍骯為棟轾緝駐鴕僥饬鋏伥压举猶斕脚盏。
二
《越公其事》簡49:
東(夷)、西(夷)、古蔑、句(吳)四方之民乃皆(聞)越(地)之多飲(食),政溥(薄)而好(信),乃波(往)(歸)之,越(地)乃大多人。”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摟鳎饗则怿唤倀缀倉長闱踐識着純榮詠橱释环东黲奁榿嚙熗灩盐绑擾毁诶請屦蠆绷傖。
整理者注:“波往,比喻之辭,喻其多。”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第122頁釋文、124頁注釋,中西書局,2017年。陳偉先生不同意整理者的看法,作了如下讨论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第122頁釋文、124頁注釋,中西書局,2017年。
古書未見“波往”一類說法。“波”恐當讀爲“頗”,皆、悉義。劉淇《助字辨略》卷三“頗”字條:“《漢書·田竇傳》:‘于是上使御史簿責嬰所言,灌夫頗不讐,劾繫都司空。’此頗字,猶云皆也。頗不讐者,言嬰爲夫白冤皆不實也。若略不實,不應遂囚繫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