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肠套叠—李振军.ppt
手术治疗 手术前应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禁食水、胃肠减压,必要时采用退热、吸氧、备血等措施。麻醉多采用全麻气管插管。 较小婴儿可采用上腹部横切口,其他采用右侧经腹直肌切口,若经过灌肠已知肠套叠达到回盲部,也可采用麦氏切口。开腹后显露肠套叠包块,检查有无肠坏死。如无肠坏死,用压挤法沿结肠框进行肠套叠整复。肠套叠复位后要仔细检查肠管有无坏死,肠壁有无破裂,肠管本身有无器质性病变等,如无上述征象,切除阑尾,将肠管纳入腹腔,按层缝合腹壁。对不能复位及肠坏死的病例,应行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伴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2、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情况。 成功复位后患儿可表现为安静入睡、呕吐消失、不再哭闹,如患儿再次出现烦躁、哭闹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复套。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6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食,而后进低纤维易消化饮食,如进食后再发生呕吐,立即暂停饮食、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再行决定何时给予患儿饮食。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伴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应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2、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情况。 成功复位后患儿可表现为安静入睡、呕吐消失、不再哭闹,如患儿再次出现烦躁、哭闹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复套。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6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食,而后进低纤维易消化饮食,如进食后再发生呕吐,立即暂停饮食、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再行决定何时给予患儿饮食。 护理措施 预防 1.应避免腹泻,尤其是秋季腹泻,家长应高度警惕此病的发生。 2.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随意更换食品,添加辅助食品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3.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 4.如果一个健康的婴幼儿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大便带血,精神不振时,应想到是否有可能会得肠套叠。 5.最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和果酱般血便。 预防 祝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肠套叠 讲解人:李振军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 目 录 定 义 1 分 类 2 病 因 3 分 型 4 临床表现 5 诊断治疗 6 护理措施、预防 7 定 义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 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之中,临床上出现急性肠梗阻的症状。 分类 按发病时间: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 按发病原因:原发性肠套叠(90%)、继发性肠套叠(10%) 分 类 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一岁以内多见,占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婴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为2~3:1。且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病毒感染有关,夏冬次之,秋季较少见。 分 类 慢性肠套叠: 慢性肠套叠指病期延续2周以上至几个月的病例,一般多发生于大龄儿童及成年人。且慢性肠套叠多为肠道存在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继发性套叠,偶为原发性肠套叠,其发生率占小儿肠套叠比率0.8%。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饮食改变(生后4~10个月,为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婴儿90%回肠瓣呈唇样凸入盲肠,长达1厘米以上,加上该区淋巴组织丰富,受炎症或食物刺激后易引起充血、水肿、肥厚,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病毒感染(系列研究报道急性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病 因(Etiology)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肠痉挛及自主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