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世纪教育网 精品试卷·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2 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识精神》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彷徨 接触 中庸 埋没
答案:páng|huáng|chù|yōng|mò
解析:注意“彷徨”韵母为后鼻音,“触”声母为翘舌音,“没”是多音字。
点评:给汉字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注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2、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丁肇( zhào )中 埋没( mó ) 没(méi)有
B、彷徨(páng)(huáng) 中庸(yōng) 测量(liáng)
C、相濡( rú )以沫 儒( rǔ )家 孺( rú )子
D、华裔( yì ) 论(lún)语 议论(lùn)
答案:C
解析:本题中主要对形似字如“濡”“儒”“孺”和多音字如“没”“论”的字音进行判断,根据字形的不同结合词义来判断读音。C项中“儒”读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点评:汉字中形拟字和多音字比较多,平时学习要注意分辨,加强记忆。
3、下列成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劳民伤财 叹为观止 恻隐之心 不假思索
B、事必恭亲 人才倍出 修身齐家 改弦更章
C、绿草如荫 源远流长 格物致知 各行其是
D、优柔寡断 袖手旁观 无理漫骂 蜂涌而至
答案:B和D
解析: B“恭”为“躬”,“倍”为“辈”;D“漫”为“谩”,“涌”为“拥”。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4、指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平天下:扫平天下。
B.一帆风顺:船挂满船,顺水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C.彷徨: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D.治国:治理国家。
答案:C
解析: C错,“彷徨”是通常是形容犹豫不决。
点评:汉语中的词语含义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学习时要透彻了解,加强记忆。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
B.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歧视实验。
C.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D.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答案:D
解析: 仔细回顾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判断用词的错误,或理解词语的含义根据句意来判断,用反选排除法得出答案,A项中的“发明”应改为“发现”;B项中的“歧视”应改为“轻视”;C项中的“埋没”应改为“淹没”。
点评:汉语中的近义词比较多,近义词往往在本义相同上的基础上,有适用对象、范围、程度和情感色彩方面有所不同,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6、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是实验。
C.本文在行文过程中把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因而令人信服。
D.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同时也是一篇漫谈式的论说文。作者在倡导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
答案:B
解析: 回顾课文中与各句有关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B错,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是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
点评:此类题有难度,学生对课文内容记忆不准,平时学习时要多阅读课文。
7、下列句子中,不是病句的一项是 ( )
A、因为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所以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
B、在环境激变的今天,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C、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并且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D、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
答案:D
解析: 用反选排除法,先判断有问题的句子,A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不是因果关系的复种,所以“因为”“所以”关联词使用不当;B缺少主语,C“并不是”与“并且是”前后否事实上与肯定的句式不能用“并且”关联词连接,答案为D。
点评: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8、给下面的一段文字加标点符号。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 最重要的书是 四书 四书 的大《大学》里这样说 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 格物 和 致知 就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