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运动与制动的利弊.ppt
心肌梗死 住院时间3-5天。 出院标准:连续步行200米无症状和体征 第1天开始床上坐和床边轻微肢体活动。 第2-5天逐步开始床边和病区内的步行。 发病3个月后开始有氧训练。 过分休息导致心脏功能减退和冠状动脉病变发展加快。 临床举例 关节置换术后 术后第1天在用双拐或助行器的辅助下,进行触地式步行,并逐步过度到部分负重步行,最后达到负重步行。 早期被动和主动活动预防关节粘连和肌力减退。 术前进行扶拐训练,减少术后训练的学习时间,提高训练安全性。 延误关节活动训练可导致关节内粘连和肌肉萎缩,严重影响功能和手术效果。 临床举例 脊髓损伤 尽早积极地建立脊柱稳定性,包括手术内固定、腰围或脊柱矫形器。 运动:床上体位训练、坐位和立位平衡训练、肌肉牵张训练、转移训练、肌力训练、步行训练、轮椅训练、ADL训练、生物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 运动训练是促进残存神经功能恢复和运动神经终板再生或“发芽”的最有效刺激。 临床举例 脑卒中和脑外伤 尽早开始积极主动的运动治疗,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矫形器应用、各种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多肌群参与的闭链抗阻训练、生物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 被动训练:牵张技术、神经阻滞技术、矫形器应用、矫形手术等。 临床举例 外周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大部分可以恢复神经支配能力。 运动是最强大的促进神经再生的因素。 完全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可以借用生物反馈式功能性电刺激。 锻炼时避免过度疲劳或强度过大。 临床举例 下腰痛 急性发作早期(1~3天)卧床休息。 3天以后可进行不负重活动锻炼。 悬吊减重活动平板训练、水中运动训练。 其它被动治疗:功能性电刺激、牵引、各种有热效应的理疗等。 运动的镇痛作用(EOPs机制) 临床举例 骨折后 骨折固定期: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和未制动关节的运动。 骨折固定拆除后:运动锻炼是最主要的措施,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全身活动能力训练。 临床举例 骨折的早期康复 肱骨近段骨折固定术后立即开始运动治疗组与制动三周以后开始运动组 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比例分别是42.8%和72.5%;2年时功能障碍比例分别为43.2%和59.5%。 早期运动治疗可以加速功能的恢复,尤其在术后一年内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临床举例 骨折的早期康复 股骨囊内骨折经患肢站立和行走训练为主的早期运动治疗。FIM评分、疼痛分级和髋关节评分 接受积极治疗的13位患者中有12位能独立行走,而对照组无一例患者恢复行走功能 Jones GR. J Aging and Phys Activity 2006;14:439-55 临床举例 骨折康复实例 周士枋教授,78岁 2007年5月20日跌倒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实例 5月23日手术术后一直低热,卧床 临床实例 5月27日-床边坐 临床实例 6月1日开始下地床边站立 临床实例 6月2号室内无负重行走(5米) 临床实例 运动恢复过程 6月3号行走至病房大厅(约20米)6月4号继续行走,低热消退。6月5号-7号,患肢部分承重(20-30%)步行40-50米 9月1号恢复查房和专家门诊 临床实例 制动与运动的对立与统一 制动与运动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 两者都是临床和康复医疗必要的手段。 过分强调任何一方都会导致临床问题。 合理处理两者关系是临床和康复治疗的艺术体现。 高水平的医疗不仅是技术的表现,而且是艺术的体现,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 谢谢!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Obesity Trends* Among U.S. Adults, 1989 No Data 10% 10%–14% (*BMI ≥30, or ~ 30 lbs overweight for 5’ 4” woman) 内分泌系统 Obesity Trends* Among U.S. Adults,1991 No Data 10% 10%–14% 15%–19% (*BMI ≥30, or ~ 30 lbs overweight for 5’ 4” woman) 内分泌系统 Obesity Trends* Among U.S. Adults,1993 No Data 10% 10%–14% 15%–19% (*BMI ≥30, or ~ 30 lbs overweight for 5’ 4” woman) 内分泌系统 Obesity Trends* Among U.S. Adults,1995 No Data 10% 10%–14% 15%–19% (*B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