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中秋帖》.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 编 ) 荐 推 品 作 赏 欣 ( 》 要 纲 导 品 指 育 教 作 法 书 法 学 小 社 版 中 书 出 术 美《 部 帖 主育 性 南 河 教   编 海 张    据 表 秋 中依 ) 版 二 第 (代 之 献 王具 最 国 中 【No.27】 写 编 ) 荐 推 品 作 赏 欣 ( 》 要 纲 导 品 指 育 教 作 法 书 法 学 小 社 版 中 书 出 术 美《 部 帖 主育 性 南 河州 郑  教 海 编 张   据 表 秋 中依 ) 版 二 第 (代 之 献 王具 最 国 中 【No.27】 凡 例   一、“中国最具代表性书法作品”丛书系依据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 导纲要》推荐临摹与欣赏作品而编写的。共48本,其中前18本为临摹范本,后 30本为欣赏范本,书后附有书目及编号。   二、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临摹与欣赏碑帖,每帖前均配有赏析性文章。其中 临摹范本的随图释文均以简繁体对照标注(括号内为繁体字或异体字),脱 字、衍字也以括号标注;欣赏范本的图版释文仅以简体字标注,并在括号内标 注脱衍字。   三、整套丛书根据内容多少、版本幅式,分为线装胶订、骑马订和折页装 订三种形式。古代墨迹本除孙过庭《书谱》外,均以折页形式装订。   四、为保证图片质量,所选拓本均为目前国内外最具权威性的善本。除墨 迹本外,其他图书均配有碑版全图,以便读者观赏碑版全貌。   五、折页装订图书,因版式需要,仅在书末附有简体释文,释文与作品有 出入者,或为书者所选版本不同所致,并不影响文意表达,二者出现的差异, 书中不另注明。   六、古代碑帖皆为单一作品,即一书一帖,无需目录查阅。本套丛书最后 10本(编号39-48),均为代表书家作品精选,因收录作品较多,为便于读者 查阅,在书前加以目录。   七、本丛书《毛泽东作品》卷为本社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合 作编辑,具体编辑业务由第一编研部负责,故主编与其他卷不同。 王献之《中秋帖》书法艺术赏析 魏晋时期,把今草体推向高峰,成就最大的就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后人尊称为“二王”。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第七个儿子。祖籍琅玡(今山东临沂)。王 献之青年时就出仕为官,先为州主簿,后为秘书郎、秘书丞,迁为建武将军、吴兴太守到中书令,所 以人称“王大令”。公元386年,王献之去世,享年43岁。他的族弟王珉代其官,人称“王小令”。 王献之年幼时,除了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外,还学习汉代草圣张芝及王羲之代笔人的书法。他转 益多师,把前人、时人的笔法妙用融入自己的书法中,然后再“改制度,别创其法”。传说王献之 在十五六岁时,曾对父亲谈到当时书体的弊病,并劝父亲“大人宜改体”。可见献之在父亲未去世 时,对行草书的研习已具相当功力与眼力,他感悟到人们的务简、求美、求变的心态,必须追求一 种顺畅流注、姿媚婉转、奔逸宏阔的新体。后来,王献之在他的草书创作中,顺应并实现了这一审 美要求。 张怀瓘说王献之“楷、行、草、章草、飞白五体为神品,隶书为能品”。由于年代久远,流 传到今天的,只有小楷《洛神赋》,行草《鸭头丸帖》《十二月割至帖》《地黄汤帖》《东山帖》 《鹅群帖》以及草书《诸舍帖》《中秋帖》,等。这些墨迹,有的保持原貌;有的几经翻刻,已失 原貌;有的是后人临本。 《中秋帖》,传为王献之书,墨迹,纸本,高27厘米,宽11.9厘米,3行,22字,明代藏于项 元汴的天籁阁中。后来,董其昌把它刻入《戏鸿堂法帖》中。到了清代,藏入内府。乾隆皇帝极推 崇《中秋帖》,将其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珣的《伯远帖》,称为“三希”,乾隆遂以 “三希堂”作为御书房名。《中秋帖》因为开头有“中秋”二字而得名,乾隆时被刻入《三希堂法 帖》中。有人认为它就是王献之的《十二月割至帖》中的一部分,原为5行32字,后被割去2行,现 仅存3行22字,文字基本同《十二月割至 帖》。研究者大多认为这是宋代书法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