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名师导学.docVIP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名师导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学习目标 1.了解宋元时期的史学成就,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成就,宋词和元曲。 3.了解宋元时期的艺术成就,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学习重点 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内容讲解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人(今属山西省),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曾经做过宰相。他平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司马光认为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吸取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他又觉得,从上古到五代,历史书实在太多,做皇帝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于是,他在被贬洛阳之前就开始动手编写一本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书。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写成了一部从战国到秦末的史书,名叫《通志》。后来他把《通志》拿给宋英宗看,宋英宗很满意,让他把这本书编下去。宋英宗允许司马光自己挑选编写人员,阅读官府藏书。司马光非常高兴,马上成立书局,邀请当时许多著名史学家做助手,共同编写通史。他们收集了大量材料,其中有很多在以前的历史书中都没有见到过的历史资料,非常珍贵。 为了编写这本书,司马光花费了大量心血。为了防止自己睡觉过多,耽误编书,他还特意请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掉,人也就醒了。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 司马光用了19年完成了这部历史巨著。继位的宋神宗觉得很好,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就是能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意思)《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1362年的历史,共294卷,三百多万字。为了写这一部巨大篇幅的著作,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除了采用历代的正史之外,还参看各种历史著作三百多种。据说,这部书写成的时候,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因为它的材料丰富、剪裁恰当和考证严格,加上文字精练生动,所以成为我国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为后来的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司马光曾经做过宋代的宰相,对其品格德行、修学治史,古今评价一致,隆誉甚高。但对其政绩评价,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在保守派主政的时候,对其政绩大加褒扬,宋哲宗还敕令保守派的翰林学士苏东坡撰写神道碑文,并御书“忠清粹德之碑”六字碑额立在夏县司马光墓前。但是,改革派当政的时候,司马光不仅没有政绩可言,而且被列入奸相之列。这主要是因为他反对同列宰辅的王安石变法。宋代绍圣年间,御史周轶首论“温公诬谤先帝,尽废其法,当以罪及”,不仅夺去了所有的封号,而且还把其墓前所立的巨碑推倒。王安石的学生章淳、蔡京主政时,为报复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的做法,将司马光等309名朝臣列入“元佑奸党”,并要在朝堂和各州郡都立“奸党碑”。司马光首当其冲。但是在立碑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石匠安民对蔡京说:“小民是愚人,不知道立碑的意图。但司马相公海内称其正直,现在却要列入奸党,小人不忍心做。”蔡京一怒便要收拾他,吓得安民哭诉道:“大人的命令我不敢不听。小人只有一个要求:碑上署刻石人名字的时候,千万不要署上小人安民,以免骂名千载。”蔡京仔细一想,司马光虽然有错,但毕竟为人正直,享有威望。于是改变了主意,将司马光以下的奸人全部列碑,司马光除外。 由此可见,司马光虽然在政治上有失误,但其人格力量,不仅为百姓称道,也为对手折服。在封建年代,司马光是孔门的第三个圣人,位列孔子、孟子之下,同样在孔庙享配。 今天的司马温公墓前,涑水清流,绿树成行。历史纷争和毁誉成败也都化作了黄土,陪伴这位长眠地下的圣人。只不过人们在那条叫“涑水”的小河边驻足的时候,就会想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号为“涑水先生”的大思想家、大学问家、大历史学家,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一目里,我们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作者 司马光 2.体裁 编年体通史 3.内容 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二、宋词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二十二岁中进士。历任凤翔府签判,杭州通判,知密、徐、湖诸州。元丰中,被指控讥刺新法而下狱,后贬居黄州。元佑中,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再知定州。绍圣初,坐讪谤贬惠州,徙儋州。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苏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在词方面开了豪放一派。词源于民间,因着其存在的环境,渐渐发展为歌台舞榭、樽前花下的消闲品,被文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