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益网络舆情传播研究-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PDF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益网络舆情传播研究-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第6 期 2017 年 第6 期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益网络舆情传播研究* —— 以新浪微博“画出生命线”话题为例 王晰巍 1, 2 张 柳 1 李师萌 1 王楠阿雪 1 1(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长春 130022) 2(吉林大学大数据管理研究中心 长春 130022) 摘要: 【目的 】对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益舆情网络结构特征和信息传播展开研究, 对相关部门加强社会公益网络 舆情监管, 为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提供帮助。【方法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 以新浪微博“画出 生命线”话题数据为样本, 从中心性、聚类和K-核三个社会网络指标出发, 对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益舆情网络结 1 v 构特征和信息传播展开研究。【结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公益舆情网络为无标度网络, 各 7 子社区具有相似的网络结构, 核心网络虽相对紧密但分布广泛, 社会公益网络舆情已经进入移动时代。【局限 】 9 3 数据来源不够广泛、未剔除沉睡用户数据可能导致的研究偏差。【结论 】在理论层面为社会公益网络舆情提供新 1 的研究视角, 在实践层面对相关部门加强舆情监控具有指导作用。 0 . 关键词: 新媒体 社会公益 网络舆情 信息传播 社会网络 2 1 分类号: G350 7 1 0 Facebook 的信息传播进行研究[2]; Gonzalezbailon 等运 2 1 引 言 : 用自动化内容分析工具, 正确识别不同词汇的情感基 v i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和新媒体的快速 调, 评估在不同的社交媒体环境中公众舆论的作用和 X 发展, 以微博、微信、APP 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成为 影响[3] 。杜阿宁从网络舆情信息挖掘技术层面进行研 a n 网络舆情传播的主阵地。网民纷纷通过新媒体平台参 究, 着重探讨网络舆情信息挖掘的技术体系结构和方 i 与公益活动、表达对社会公益的态度和看法, 网民对 法[4]; 魏超研究发现网络舆情传播模式随着新媒体技 h c 社会公益的关注度、参与度进一步提升, 但同时也带 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变革, 个体成为网络舆情形成和 来一系列新的问题, 伪慈善、骗捐等舆情事件屡屡曝 扩散中心[5]; 廖海涵等结合 5W 传播模式和议程设置 光。网民开始关注处于灰色和监管真空地带的网络互 理论对信息传播因素提出假设, 研究发现微博发布者 助背后的潜在风险, 舆情监管部门和社会公益组织也 属性与传播效果存在正相关关系[6]; 陈璟浩等以突发 愈发重视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益网络舆情的管控。 社会安全事件为例, 对各类社会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 近几年, 国内外学者展开了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 生命周期展开研究[7]; 何跃等以新浪微博为数据源, 情的相关研究。Rosenkrantz 等通过 Twitter 的民意调 综合运用标签传播算法、随机扩散模型、内容分析法 查探讨公众舆论对国家专业学会年会内容的影响, 发 等理论, 提出突发事件舆情网络社群发现和舆情传播 现公众舆论可以丰富和促进讨论的关键会议内容[1]; 特征分析的研究思路[8] 。然而,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 Ortigosa 等采用情绪分析文本方法对信息用户在 对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公益网络舆情展开研究的成果相 通讯作者: 张柳, ORCID: 0000-0001-8688-4959, E-mail: 598837913@ 。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信息生态视角下新媒体信息消费行为机理及服务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 和“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