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模拟培.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麻醉模拟培

浅谈美国麻醉模拟培训以及对湘雅麻醉模拟教学的建议 Lu Zhang 章璐,MD 中南大学湘雅三院模拟培训中心,Dartmouth医学中心模拟中心访问学者 Li-Ming Zhang 章利铭, MD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及医学中心麻醉系,WISER医学教育研究模拟中心 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发布的一份名为“To Err is Human”的报告,它披露美国每年有约45000到98000人死于医疗差错,约花费300亿美元左右的医疗费用( \o T, 2000 #1 1)。这份报告震惊了美国,也从此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各国对患者安全的高度重视。这篇报告呼吁在医疗训练上需要系统革新,特别着重提出了在团队合作以及模拟训练方面的培训。怎样保证和提高患者安全开始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医学界极其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和提高患者安全呢?这无外乎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减少医疗差错,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环境;二是通过不断实践训练,提高医疗工作者的技术水平。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环境下医疗体制改革与竞争力度加大,加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医患纠纷增加等一系列影响临床实践的客观问题和诸多因素,这些导致在医学实践教学中产生一定的难度甚至伦理上的矛盾,从而直接影响到在校医学生、住院医生接触病人进行临床技能操作学习的机会相对减少。这样导致了他们得不到实际的临床实践培训,无法有效提高临床技能,也无法确保和提高患者安全。因此模拟培训的重要性得到显现。 早在20世纪50年代,麻醉医师就开始关注患者安全以及进行模拟训练的问题。目前世界上公认麻醉学在关于病人安全问题上处于领导地位( \o Leape, 1994 #2 2)。首先,麻醉集内外科、急救医学知识于一体,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也是一门为手术和诊疗提供良好条件,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和术后顺利恢复的学科。虽然麻醉本身无治疗作用,但麻醉过程危险,因此麻醉医师侧重点在考虑如何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和使患者的安全得到保障。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美国因麻醉治疗不当导致保险费飙升,除此以外,几乎所有学科都无法避免这种趋势,此时病人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人们认识到病人安全方面是有缺陷的,是可以像其他医学问题一样寻找方法改善使其达到良好结果的问题( \o Gaba, 2000 #3 3)。 当麻醉医师率先把病人安全作为一个医学问题考虑时,他们迅速开始了改进措施:1.开始从现有的信息里摄取有用的信息,着重于找出事故发生的潜在特点并对病人安全提出更有效的建议。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革,如Cooper从飞行上的得到的灵感来改进的危机事件处理技术等( \o Cooper, 2002 #4 4, \o Cooper, 1984 #5 5)。2.针对临床问题采用技术上的处理。麻醉师通过使用电子和体格检查手段对病人实时监控方面变得很有经验。改进了相关麻醉设备,使人为失误进一步减少,在管理病人气道方面也发展了新的技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纤维支气管镜的使用使已知的病人解剖上的困难气道处理发生了彻底变革。同时喉罩的使用程序上以及紧急气道处理提供的重要的保证。3.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指南。为病人诊断、处理、和治疗特殊的临床问题提供了标准和指南。例如,第一套关于基础监护的标准是有哈佛医院制定的,这些标准包括(连续使用心电监护,血脉氧和二氧化碳呼出气的检测以及评估通气情况)。之后美国麻醉协会(ASA)也颁布了相似的标准( \o Eichhorn Jh, 1986 #6 6),只是ASA的标准是非常精确的,并且包含广泛的证据以及联系日常实际。( \o Eichhorn, 1988 #23 7)大致如下: 1 麻醉师或麻醉护士在整个麻醉过程中必须至少留一人在手术间,不能出现手术室无人现象。2每一个接受麻醉的病人需要至少每5分钟监测血压和心率情况。3在任何麻醉过程中,必须采用连续监测的方法监测病人呼吸和循环情况。这些方法包括:触诊脉搏,随时注意观察储气囊的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和心音,监护呼吸系统的指标,如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或者是呼气流量。监控外周血压,脉搏体积描记法或超声结合周围血管搏动监测跟踪监测,其中最重要的是监控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4每一个病人需要心电图连续监测。5当麻醉时,必须连续使用设备监控麻醉机呼吸通路的正常连接情况,以便及时发现任何呼吸通路上的异常现象,提高病人的安全。6吸入氧浓度监测,设定低阈们值报警。7进行任何麻醉,必须准备有可以测量病人体温的设备( \o Eichhorn Jh, 1986 #6 6)。随着这些标准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这些监测仪器以及标准可以减少麻醉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以及病人病死率,其在病人安全问题上的重要性得到体现(

文档评论(0)

花开一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