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代谢药物 vs 烷化剂 抗代谢药物:抑制DNA合成,致肿瘤细胞死亡 烷化剂:与生物大分子中的富电子的基团发生共价结合(烷基化),使其丧失活性的药物 抗代谢药物简介 在肿瘤的化学治疗上占较大的比重 40%左右 未发现肿瘤细胞有独特的代谢途径 但由于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生长分数的差别,抗代谢药物能杀死肿瘤细胞,不影响一般正常细胞 对增殖较快的正常组织如骨髓、消化道粘膜等也呈现一定的毒性 抗代谢药物的抗瘤谱比较窄 (相对于烷化剂) 用于治疗白血病、绒毛上皮瘤,但对某些实体瘤也有效 作用点各异,交叉耐药性相对较少 抗代谢物的结构特点 抗代谢物的结构与代谢物很相似 大多数抗代谢物是将代谢物的结构作细微的改变 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以F或CH3代替H,S或CH2代替O、NH2或SH代替OH等 嘧啶拮抗物 嘌呤拮抗物 叶酸拮抗物 嘧啶类 氟尿嘧啶 5-FU 5-氟-2,4(1H,3H)-嘧啶二酮 尿嘧啶衍生物 尿嘧啶掺入肿瘤组织的速度较其它嘧啶快 由电子等排概念 以卤原子代替氢原子 以5-FU抗肿瘤作用最好 抗瘤谱 显效 绒毛膜上皮癌及恶性葡萄胎 有效 结肠癌、直肠癌、胃癌和乳腺癌、头颈部癌等 治疗实体肿瘤的首选药物 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引起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 * “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累……毒根深臧,穿孔透里” 恶性肿瘤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年全球60多亿人口中,因癌症而死亡的达600余万人,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0%。 国家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死亡154万,新增患者212万。 肿瘤组织生化特点: 恶性肿瘤异常增生,生长快; pH值低,组织中巯基化合物多; 组织中富还原酶,缺氧化酶。 恶性肿瘤 排行榜 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 我国主要为:胃肠道肿瘤、肺癌 美国主要为:前列腺癌、肺癌 肿瘤的定义: 细胞或变异细胞的异常增值形成的肿块。 良性者肿瘤:包在荚膜内,增值慢,不转移 恶性肿瘤Cancer:不包在荚膜内,增值快,转移 肺癌 呼吸上皮细胞 平滑肌 淋巴管 结缔组织 致 癌 因 素 1.电离辐射 2.热辐射 3.机械刺激 物理 因素 生物 因素 化学 因素 1.病毒 2.细菌 3.霉菌 1.多环芳烃 2.亚硝胺类 3. 染料 其它无机物 肿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 放疗 化疗 抗肿瘤药简介 始自四十年代氮芥 现化学治疗已经有很大进展 应用趋势: 单一治疗→综合治疗 单一药物→联合用药 保守治疗→根治治疗 抗肿瘤药分类-作用原理 作用于DNA 烷化剂 抗代谢物(干扰核酸合成) 代谢物 干扰蛋白质合成 某些天然活性成分 抗肿瘤药分类-作用原理和来源 烷化剂 抗代谢物 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植物药有效成分 抗肿瘤金属化合物 13.1 生物烷化剂 在体内能形成缺电子活泼中间体(碳正离子)或其它具有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 进而与生物大分子(如DNA、RNA或某些重要的酶类)中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 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 毒副反应 属于细胞毒类药物 对增生较快的正常细胞,同样产生抑制作用 如骨髓细胞、肠上皮细胞、毛发细胞和生殖细胞 产生许多严重的副反应 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等 烷化剂分类-化学结构 氮芥类 亚乙基亚胺类 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 亚硝基脲类 氮芥类 盐酸氮芥 发现: 来源于芥子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毒气 烷化剂毒剂 发现芥子气对淋巴癌有治疗作用 毒性太大,不可能作为药用 芥子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使用。一战期间,被它杀死或致残的人不胜其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意大利海港城市巴里发生了人称“巴里空袭事件”或“小珍珠港事件”。1943年12月2日,约翰哈维号海军货船和30艘装满军需品的战舰和油轮挤在港里等着卸货。约翰哈维号船载着2,000枚装有100吨芥子气炸弹。盟军方面害怕德国使用毒气,就从美国运来这些芥子气炸弹以便针锋相对。当天晚上纳粹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击沉了约翰哈维号和其他16艘自由轮,芥子气席卷了港口,并向城内城外弥漫,有1000多名船员和港口工作人员立即丧命,还有800多名伤员住院治疗,另有69人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中丧生。事后,盟军领导包括艾森豪威尔、罗斯福和丘吉尔都下了封口令。丘吉尔还下令修改了所有的医疗记录。这使得后来的伤亡调查很难准确。 可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