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对籽骨复位和月并月氐痛的临床观察
西安北车医院外科陕西西安 710086
摘 要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治疗拇外翻后对籽骨复 位与脐月氐痛(VAS)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治疗拇外翻(第一跖骨远端截 骨术)59例M2足。手术前后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包括拇外翻角、第I、2跖 骨间角、内侧足弓角、外侧足弓角,胫侧籽骨位置的变化;并进行症状体征检查, 记录脐月氐及月并月氐痛。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结果经过微创手术后,HAV平均减小 22. 6deg;,第1、2跖骨间角平均减少5. 14deg;,籽骨复位总有效率96. 3%。 脐月氐及脐月氐痛术后加重7足,其余均减轻或消失。结论通过截骨使跖骨头足够 的跖移、跖屈可以减小足内侧纵弓顶角,弥补因短缩引起的内侧纵弓高度的丢失, 减少术后脐腮疼痛等并发症发牛的概率。
关键词 拇外翻;籽骨复位;脐月氐痛
拇外翻足结构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目前只能对症治疗而尚无 理想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本疾病除了畸形外,还常合并有拇囊炎疼痛,疼痛主要 来自第一跖骨头内侧,步行时疼痛加剧。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得到广大医务人员 的肯定,在所有的拇外翻矫正技术中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应用最普及。可是,这 类手术存在着共同的难题就是第一跖骨短缩,致使跖趾部分的负重功能减少,或 截骨后出现背侧移位,因而导致其他跖骨头负重增加重,引起二、三跖骨头跖面 的脐月氐疼痛。籽骨脱位在拇外翻的发牛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胫侧籽骨的位置被作 为术式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的有力依据。木研究试图通过探讨拇外翻微创技术治 疗前后的症状和x线,观察第一跖趾关节籽骨的复位情况,同时确定籽骨变化与 脐月氐痛的关系,因而指导在临床工作中注意畸形的纠正或处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木研究病例来自木院骨科2012年5月?2013年月住院实行微创技 术(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治疗拇外翻患者,共59例112足;男5例,女54 例;平均年龄45.3岁。通过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HVA)^Jl,6deg;? 75deg;,平均(35? 2deg;plusmn; 6deg;),第 1、2 跖骨间角(IMA)为 9deg;~21deg;,平均(13. 5deg;plusmn;3. ldeg;)所有病例均出现拇囊 炎,其中轻度20例,中度35例,重度4例。
1.2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双踝以上5 cm悬于手术床边,消毒铺巾后局麻,以15 号小圆刀于第1跖趾关节外侧做约0?3 cm切口,行外侧关节囊松解。在近节趾 骨近端内侧做约lcm切口,直达趾骨骨膜。用骨膜剥离器由远端向近端分离关 节囊,以削磨钻将跖骨头内侧骨赘截除,以骨锂挫平,不使其有棱角。在第1 跖骨颈内侧做0?3 cm切口,直达跖骨,以削磨钻由远向近做斜形截骨,用手法 将截骨远端跖骨头向外侧推约1个骨皮质,并使截骨远端向跖侧移位,使半脱位 跖趾关节复位。术毕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以1.5cm直径的中号绷带卷作为 分趾垫,放于第1、2趾蹊间,用绷带绕过踝关节作“8”字包扎,将足拇趾固定 成轻度内翻位。再用胶布条作第1、2,趾蹊间固定,20cmx20cm的宽胶布将前 足作环形固定。术后摄足正侧位X线片观察截骨矫正效果。术后穿前开口硬底鞋, 可适当下床活动,以生活自理为度。下肢抬高约50。促进下肢静脉冋流,减轻 肿胀及疼痛;观察拇趾血运及伤口渗血情况;术前术后均不应用抗生素,仅口服 活血、消肿、止痛药物。术后2周内尽量避免下地负重行走,术后第2天换药, 根据术后正侧位X线片了解截骨情况,重新调整包扎。绷带要直到术后第六周方 可拆除,穿宽头平软底鞋,但仍需每日进行拇趾内翻功能锻炼,加强拇展肌肌力。 1.3观察指标
胫侧籽骨位置的测量(测量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制定的标准执行)① 胫侧籽骨位于第I跖骨骨中轴线的内侧同吋不能与其相接触;②第1跖骨的中轴 线应该与胫侧籽骨的外侧缘刚刚接触;③胫侧籽骨的位置处于②和④之间;④第 1跖骨的中轴线把胫侧籽骨平分;⑤胫侧籽骨的位置处于⑥和⑦之间;⑥第1跖 骨的中轴线刚好触及胫侧籽骨的内侧缘;⑦胫侧籽骨应在第1跖骨中轴线的外侧 同时不与其相连。术后远端跖骨块位置结构跖屈跖移或者非跖屈跖移。脐月氐、 月并月氐痛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并且使用VAS量表计算记录。
4研究手段与方法
x线进行术前及术后对比分析,标准负重正侧位,内侧纵弓顶角的测量 并且详细记录月并月氐、耕月氐痛发生率及跖骨远端位移位情况。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 疼痛加剧组、疼痛缓解组,并使用VAS量表计量。根据远端跖骨块的位置不同再 分为跖屈跖移(向背侧成角)组、非跖屈跖移组。对内侧纵弓顶角差的差异进行 组间比较。
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I3. 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