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临床药代动力学与治疗药物监测.ppt

第二章临床药代动力学与治疗药物监测.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药代动力学※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CPK): 应用PK原理阐明药物体内过程,以及人体 内药物C随T变化规律,主要研究临床用药过程 中,人体对drug处置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各种临 床条件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计算或预测C血 水平,制定最佳给药方案、dose和给药频度,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三)清除率(Cl): 单位T内机体清除D的血浆V,也就是单位T内有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D被机体清除,以单位T的容积表示。同一D不同人Cl均相同。 Cl=kV (四)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反映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总量。 吸收程度与吸收速度: AUC0-t;AUC0-∞ 方法:梯形法 (六)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Css) ※ 按固定T给予固定Dose,每次给药时体内总有前次给药的存留量,多次给药形成不断蓄积,随着给药次数增加,体内总药量的蓄积率逐渐减慢,直至在剂量间隔时间内消除Dose等于给Dose,从而达到平衡,这时的C称为Css。Cssmin、Cssmax 平均Css=FD/ClT(稳态后一个剂量间隔内)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概述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定义※ 定义: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 在PK原理指导下,应用先进的分析技术,通过测定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从而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达到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同时也为药物中毒诊断以及病人是否遵医嘱提供重要依据。 二、药物Dose、C血与E之间关系 (1)受体部位的C(难测)与E呈正相关; (2)多数D受体部位C与血浆C呈平行关系; (3)多数D的C与E之间有良好相关性。 例:苯妥英钠(每日300mg/ml) 三、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最小有效C至最小中毒C之间C范围。是统计学结论,即在临床上许多观测数据基础上得到的,并能证明大多数患者有效或能耐受的C范围,又称“治疗窗”,也可称为群体C或群体目标C。 个体目标浓度或个体治疗浓度: 临床TDM药物C有效和C中毒浓度范围 C有效 范围 C中毒范围 地高辛 0.8-2.0ng/ml ﹥2.6ng/ml 丙戊酸 50-100ug/ml ﹥100ug/ml 苯妥英 10-20ug/ml ﹥ 25ug/ml 茶碱 10-20ug/ml ﹥ 21ug/ml 甲氨蝶呤 24h:﹤5×10-6 mol/L 48h: ﹤5×10-6mol/L 72h: ﹤5×10-6mol/L 72h: ﹥ 5×10-6mol/L 或(0.2-1.0ug/ml ) 环孢素C有效浓度范围 0-1月: 250 - 450ng/ml 1-3月: 200 - 400ng/ml 3-6月: 180 - 350ng/ml 6-12月: 150 - 300ng/ml 1-2年: 100 - 250ng/ml 2年以上: 100 - 150ng/ml * * ★ 第二章 临床药代动力学与治疗药物监测 1 内容和重点 药物体内过程 PK原理及常用参数计算 PK参数及其意义 治疗药物监测 第一节 临床药代动力学 一、药物体内过程 1、吸收(absorption): 影响因素: 转运类型、理化性质、蛋白结合、给药 途径、剂型、吸收部位血流量及C、胃排空速率、胃肠道PH环境、首过效应等 2、分布(distribution): 均匀? 存在形式与药理活性 特点:饱和现象 竞争性排挤 疾病可改变D与蛋白结合程度 影响因素: ①、血流量与通透性 ②、结合能力 ③、体内屏障: ④、脂溶性 ⑤、转运体是的数量和状态 3、代谢(metabol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