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

第八章 医学动物实验与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动物实验后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感染动物在饲养及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气溶胶、臭气)、废水(洗刷用水、手术用水、其他用水)、废物(垫料、动物尸体或组织、一次性物品等),如果操作或处理不当,可造成病原体逸出、病原散播,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暴发疫病。 第五节 动物实验后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一、组织管理 : 领导负责及专人处理 二、实验室废弃物管理的原则: 分类收集;警示标志;密闭包装、运输及暂存 三、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集中收集;消毒后排放 四、污物的无害化处理 专人管理和处理;必要时高压灭菌后统一无害化处理 五、废弃动物及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 高压灭菌后运出;统一由环保部门处理 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危害评估 气溶胶的预防 人畜共患病的预防 锐器的安全事项 废弃物(动物尸体)处理 医疗监测 综合安全管理 第六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 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文件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 四、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 五、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 七、生物安全柜行业标准 YY0569-2005 JG170-2005 八、国际标准规范 世界卫生组织(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美国NIH/CDC《微生物学及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 谢谢! * * * *  鼠肝炎病毒 1.大多呈亚临床或隐性感染:应激,混合感染,可发生急性致死性病变.一般症状为抑郁倦怠,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尿色变深。 急性型:乳鼠: 3~4W: 8~9W:  (1)嗜肝型:肝坏死,黄疸,腹水  (2)嗜神经型:中枢神经系统坏死,导致后肢松弛麻痹,也可见惊厥和旋转,结膜炎。  (3)嗜肠型:肠内壁损伤,内容物水样黄色黏液,有时肠内出血,粘连,坏死。 2.主要影响免疫应答参数 3.酶系统改变 4.裸鼠感染:可作“哨兵” 三、支原体病 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群多形性微生物,能引起人、动植物疾病,称支原体病。此病传染性很强,可使疾病迅速蔓延,常与其他实验动物疾病合并感染。 该病呈世界范围性分布,是啮齿类实验动物慢性呼吸道病的主要病原体。它广泛存在于大鼠和小鼠生产群中,感染率甚至超过仙台病毒、小鼠肺炎病毒的感染率。 四、巴氏杆菌病 由多杀性巴斯德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和嗜肺巴斯德杆菌(Pasteurella pneumotropica)所引起的多种实验动物,特别是兔和啮齿类动物疾病称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 五、呼肠孤病毒Ⅲ型感染 由呼肠孤病毒(Reovirus)Ⅲ型引起的小鼠、豚鼠、仓鼠感染的传染病,主要特征是下痢。 六、球虫病 实验动物的球虫病主要发生在兔。兔球虫病可分为肠球虫病和肝球虫病,多数情况下为混合感染。精神沉郁,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主要表现:消化机能紊乱,体况消瘦,常因衰竭而死亡。 七、犬瘟热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引起的,感染肉食兽中的犬科(尤其是幼犬)、鼬科及一部分浣熊科动物的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早期表现双相热型、急性鼻卡他,随后以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少数出现鼻部和脚垫的高度角化。 自然宿主为犬科动物。不满1岁幼犬最易感。 主要传播途径:与病犬直接接触,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 八、传染性犬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