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经水传播(water-borne infection) 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经疫水传播两种方式 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 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 除哺乳婴儿外,无职业、年龄及性别的差异 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长期不断 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 经疫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 病人有接触疫水史 发病有地区、季节、职业分布特点 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可引起暴发或流行 加强个人防护、对疫水采取措施等可控制疾病的发生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 经食物传播(food-borne infection) 主要为肠道传染病、某些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方式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 病人有食用相同食物的历史,不进食者不发病 患者的潜伏期短,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流行 停止供应污染食物,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 经接触传播(contact infection) 直接接触传播(direct contact infection) 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直接与易感者接触 。 间接接触传播(indirect contact infection) 易感者接触了被传染源的排出物或分泌物污染的用品所造成的传播。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 经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 一般很少造成流行,多以散发为主,但可形成家庭及同住者间的传播 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 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及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发病较多 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及严格消毒制度后,可减少病例的发生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 经节肢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 infection) 是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而造成的感染,包括机械携带和生物性(吸血)传播两种方式 机械携带:通过接触、反吐或随粪便排出病原体污染 生物性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后,在其肠腔或体腔内经过发育、繁殖后,才能感染易感者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 蚊子传播西尼罗热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 经节肢动物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有: 地区性 季节性 职业及年龄分布特点 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 经土壤传播(soil-borne infection) 指易感人群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 土壤污染 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 埋葬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 条件 病原体存活力 土壤污染程度 人的接触机会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 医源性传播(iatrogenic infection) 指在医疗、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地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 器械、针头、采血器等 被污染或消毒不严引起 输血、生物制品或 药物受污染引起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 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或称母婴传播。 经胎盘传播 上行性传播 分娩时传播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 多途径传播 许多传染病可通过一种以上途径传播,以哪一种途径传播取决于环境和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 艾滋病的传播 艾滋病既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还可通过注射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及母婴传播。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 * 人群易感性 人群做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一)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1、新生儿增加 2、易感人口迁入 3、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4、免疫人口死亡 * (二)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1、计划免疫 2、传染病流行 一次传染病流行后,总有相当数量易感者由于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因而人群免疫水平提高。 3、隐性感染 可以增加免疫人口,降低人群易感性。 * 流行环节 易感人群 病人 携带者 受感染动物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接触 水 食物 医源性 垂直 媒介 土壤 社会因素 经济 政治 文化 宗教 风俗 自然因素 气候 地理 * 五、疫源地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疫点、疫区 疫源地的消灭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传染源被移走(如隔离、死亡)或已消除排出病原体状态; ②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病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