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蒋介石将抗战到底的涵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 这标志着国民党由比较积极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这期间,国民党军进行了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中条山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 其中中条山会战中国军队阵亡4.2万人,被俘3.5万人,是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中损失最大的一次会战。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这个时期以后,国民党对抗日逐渐消极,又抽出兵力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军队,制造多起摩擦时间。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 中国设立战区,为了配合英、美打击日军,中国发起反击。 1942年元旦发起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俘日军139人,为历次会战所罕见。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第二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甸殉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表现出一定的抗日积极性。 国民党军队先后进行淞沪、忻口、徐州及保卫武汉等战役,并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灭日军1万多。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广大爱国官兵面对优势武器装备日军的大举进攻,以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英勇顽强地与侵略者战斗,流血牺牲者可谓千千万万。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在抗日战争中,为保卫国家、民族,在正面战场英勇作战而捐躯的军人不知其数。 其中高级将领也有一大批,如赵登禹、佟麟阁、张自忠、郝梦麟、刘家麒等等。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战争是比较积极的,但除了台儿庄战役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结束了。 客观原因:敌强我弱。 日本是东方强国,又作了长时间准备; 中国是弱国,加上国民党政府没有进行认真备战,所以在军力、经济力和组织力的对比上,日本都占有较大的优势。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主观原因: 第一,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造成的; 第二,战略指导方针失误。 国民党军事当局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是防御的方针战,由于兵力分散,又缺少强大的预备队,一旦被敌突破一道防线,就会引起全线动摇和崩溃。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第三,派系林立,各为已谋。 在战斗中往往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能协内作战,甚至互相倾轧,不能协同作战而贻误战机; 加上国民党军队纪律松驰,内部腐败,部分高级将领畏敌如虎,闻敌即溃,弃职而逃。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国民党在重申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