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牵引疗法;内容;第一节 概述;图7-1A;作用于四肢关节一般为切线牵引力(图7-1 C);㈡发展史;图7-2 Hippocrates著作中描述的牵引;㈢牵引疗法分类;第二节 颈椎牵引;一、颈椎牵引作用;二、颈椎牵引方法;㈠坐位重锤牵引操作程序;②中立位或后伸位牵引(图7-4)。; ⑵固定枕颌牵引套:
用枕颌套托住下颌和枕部,枕颌套两侧向
上延伸分别与横弓相连,横弓顶部系绳索通过
滑轮装置连接重锤,使颈部产生纵向的牵伸。
横弓可以预防或减轻枕颌套对颜面及颞部
皮肤、血管和神经的压迫。
枕颌套的松紧度调节以患者舒适为准。 ;2.颈椎牵引参数设置及其调节; ⑴颈椎牵引的角度
是指牵引作用力的方向,即沿身体纵轴
的牵引力与垂(足)锤之间的夹角。
选择的关键是将牵引的最大应力更好地
集中在病变部位。
在临床上可选择的牵引角度为前屈位、
中立位和后伸位等,可根据患者牵引时的舒
适度进行选择。; 1)前屈位颈椎牵引
颈椎前屈10°~30°可
使颈椎间隙显著增宽。
前屈位颈椎牵引更接近
日常生理运动范围,临床应
用最广泛。
临床可根据颈椎病的分
型和颈椎X线片表现来决定
牵引角度。
神经根型效果最好。 ; 2)中立位(垂直位)颈椎牵引 。
中立位(前屈0°~5°)牵引可
使颈部肌肉获得较好的放松,使颈
椎生理弧度逐渐消失、变直,使扭
曲的椎动脉舒展、伸直、血液通
畅,改善脑组织血液供应。
可以避免因脊柱前屈或后伸运
动导致脊髓与椎管的异常摩擦。
常用于椎动脉型和脊髓型颈椎
病。 ; 3)后伸位颈椎牵引:
后伸位(5°~10°)
牵引可以防止寰椎向前
滑动,加强寰枢关节的
稳定性。
主要应用于寰枢关
节半脱位和颈椎生理屈
度变直或反弓状态的颈
椎病。;⑵颈椎牵引重量;⑶颈椎牵引时间;㈡卧位牵引操作程序;1.床上重锤持续牵引参数设置及调节; ⑵牵引重量和时间
①持续牵引重量为体重的5%~10%,每次20~30min,1~2次/d。维持牵引一段时间后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适当调整牵引重量。
②连续牵引重量从2~3kg开始,逐渐增加至为4~5kg。牵引时间为6h/d以上,每2小时需休息10~15min。; ⑶临床应用
①优点:牵引角度容易调整,患者位置稳定,不容易发生异常运动。
适用于年老体弱、眩晕和病情较重者以及不习惯坐位牵引者,特别是对颈椎病合并急性损伤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②缺点是不方便,需在病房里进行。; ⒉床上斜面自重牵引牵引参数;㈢ 电动颈椎牵引;1.牵引参数设置及调节;⑵间歇牵引重量和时间
①(重量)间歇牵引重量可稍加大,可从
10kg左右开始。
②牵引时间和间歇时间比例按3:1或4 :1
的原则设定,一般是牵引30s、间歇10s。
牵引治疗15~20min。
;2.临床应用;
⑶询问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
⑷记录牵引重量、时间、体位等相关数据,作为下一次牵引治疗调整牵引参数或终止治疗的依据。
;3.注意事项;④治疗师对患者进行颈椎技术和安全指导,除去耳机、眼镜等易影响牵引带放置的物品;并告知牵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⑤在牵引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反应或症状加重,需立即停止治疗,应指导患者使用应急开关停机。
⑥初次电动牵引治疗的患者,有必要先应用徒手牵引方法或试验性机械牵引,一般采用3kg左右2~3min间歇牵引的方法,在除去牵引重量后,对患者的症状有必要进行再次评估,决定是否采用电动牵引治疗。;㈣颈椎徒手牵引疗法;⒉徒手卧位牵引方法;
②上方手掌置于患者前额,下方手托住患者枕后部。
③将双手的手指放于患者颈部,双手示指于需牵拉的椎体水
平以上棘突,这种手的放置,可提供一种特殊的、仅作用
于手指放置位置以下椎体节段的牵引。; ⑶持续牵引由治疗师双臂采用等长收缩的方式施加牵引力量。
1.要求治疗师站立姿势和手法必须稳定,然后逐渐地、有控制地将重心向后倾倒,以此牵引患者颈椎。
2.牵引三要素通常受到治疗师的手臂力量和耐力的控制,主要的牵引力量可集中于特定的关节突关节。
3.无论哪一种手法均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原则。; ⑷初次接受徒手牵引者,应用轻柔手法调整患者头部的位置,如稍微屈曲、伸展、侧屈等,在每一位置均用轻柔的牵引力量徐徐牵拉,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寻找牵引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药物设计软件:Schrodinger二次开发_(13).Schrodinger二次开发基础.docx VIP
- 药物设计软件:Schrodinger二次开发_(12).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预测.docx VIP
- GB_T 8564-2023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pdf VIP
- 药物设计软件:Schrodinger二次开发_(11).量子力学与分子力学计算.docx VIP
- 药物设计软件:Schrodinger二次开发_(10).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docx VIP
- 2025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参考答案及听力原文.pdf VIP
- 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医院职业暴露报告处理制度.docx VIP
- 药物设计软件:Schrodinger二次开发_(9).药效团模型构建与应用.docx VIP
- 药物设计软件:Schrodinger二次开发_(8).药物-靶标相互作用分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