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螺旋DNA分子中一股多核苷酸链与另一股多核苷酸链的交叉次数,DNA分子的这种变化可用一数学式来描述: L=T+W L称为连接数(linking number)是指环形DNA分子的两条链彼此盘绕的次数,它是环型双螺旋DNA分子的拓扑性质,只要不发生链的断裂,它就是一个定值。右手螺旋时规定为正值。T称为盘绕数(twisting number),它代表DNA的一 股链绕双螺旋轴所做的完整旋转数,数量上等于碱基对总数除以每一圈的碱基对数,即等于双螺旋的总转数。W为超盘绕数(writhing number),代表双螺旋轴在空间的转动数。T和W是变量。因为在一个完整的环状双螺旋分子中L为常数,所以当其形成超螺旋时,?T和?W数值相等,方向相反。例如:SV40DNA含5226核苷酸对,T= 5226/10.5=497 ,实际测得W= –26 ,则 L=T+W=497+(-26)=471。当LT即拧松状态,DNA形成负超螺旋。 DNA分子形成超螺旋的生物学意义在于,一是超螺旋DNA具有更紧密的形状,因此在DNA 组装中具有重要作用。二是DNA的结构具有动态性,这有利于其功能的发挥,而DNA超螺旋程度的改变介导了这种结构的变化。B-DNA是一种热力学上的稳定结构,超螺旋的引入就提高了它的能量水平。负超螺旋的存在会影响DNA结构变化的平衡,具超螺旋的DNA能实现松弛态DNA所不能实现的结构转化。 二、拓扑异构酶 细胞内存在一类能催化DNA拓扑异构体(topoisomer)相互转化的酶,它们称为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它们能与DNA形成共价结合的蛋白质-DNA中间体,从而在其骨架的磷酸二酯键处造成暂时性的裂口,使DNA的多核苷酸链得以穿越,结果改变了分子的拓扑状态。在这一过程中,DNA的连接数虽然改变了,但其核苷酸序列并无任何变化。 拓扑异构酶共有两类:Ⅰ型和Ⅱ型拓扑异构酶。 (一)Ⅰ型拓扑异构酶 作用特点:①仅切断双链DNA的一条链,即催化瞬时的单链断裂和连接,②不需要能量辅助因子如ATP和NAD等,因而不能催化需能的超螺旋化结构。 目前研究较为清楚的是大肠杆菌拓扑异构酶(过去叫做ω蛋白)。其作用机理是,当酶与DNA结合时,可形成稳定的 复合物,这个复合物是切断DNA链的5′-磷酸基与酶的酪氨酸羟基以酯键连接而成的,同时酶的另一端共价连接在3′-OH基上。在此发生的是磷酸二酯键的转移反应,由DNA转移到蛋白质。当DNA的一股链穿越切割点绕另一股旋转一圈后,原来断裂的DNA重新连接,酶被释放。即磷酸二酯键又由蛋白质转移到DNA(图2-21)。整个过程并不发生键的不可逆水解,没有能量的丢失。因此不需要外界供给能量,结果由于L由n变为n+1 而增加了正超螺旋或减少了负超螺旋。 图2-21 拓扑异构酶Ⅰ的作用机制 (二)Ⅱ型拓扑异构酶 Ⅱ型酶作用的共同特点是:①同时切断、缝合DNA的两条链,不需要单链切口存在,因而每个反应后改变两个链环数;②需要能量辅助因子。 大肠杆菌的拓扑异构酶Ⅱ又叫旋转酶(gyrase),作用的可能机制如图2-22所示。当反应开始时,DNA围绕着酶卷起,然后将两条链切断,2个A亚基分别与5-磷酸基结合,在酶构象改变的牵引下, 另一双链穿越酶蛋白提供的裂隙(切口),最后断裂的2条链又重新连接。ATP水解产生的能量用来恢复酶的构象,从而可进行下一次循环。拓扑异构酶Ⅱ功能是将复制叉前的正超螺旋转为负超螺旋,从而释放由复制叉移动造成的张力。其每将一个正超螺旋转为负超螺旋,就将DNA的连接数L的符号从+1变为-1,则L的变化为 ?L=-2。在细胞中,拓扑异构酶Ⅰ和拓扑异构酶Ⅱ的量是相互抗衡,并受到精细地 调节的,这能保证DNA的负超螺旋程度达到一个最佳状态。 图2-22 E.coli DNA 旋转酶导入负超螺旋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 DNA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 一、DNA的变性 在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下,维系核酸二级结构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受到破坏,DNA双链解旋成单链,这一过程称为核酸的变性(denaturation)。核酸的变性可发生在整个DNA分子中,也可发生在局部的双螺旋节段上(局部变性),但无论哪一种情况,均不涉及核苷酸中二酯键 的断裂。引起变性的因素有酸、碱、尿素、胍等变性剂和乙醇、丙酮等化学因素以及热、紫外线等物理因素。 变性后的DNA,由双链变为单链,原来隐藏在双螺旋内部的发色基团暴露出来,其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发生变化。其中最明显、最有用的变化是在260nm处紫外吸收值增高,此现象称为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图2-23),另外还有粘度下降、沉降速度增加、 浮力密度上升等现象。所以实验室常利用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2BridgingCulturesUsingLanguage(II)课件高二英语人教版选择性.pptx VIP
- 2024年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docx VIP
- 防滑安全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辜井收纳是习惯目录contents认识收纳房间收纳二十四节气-谷雨收纳儿童收纳练习.pptx VIP
- 第三编 17、18世纪的法律思想.ppt VIP
- 2026年矿业公司矿山防寒防冻安全管理制度.docx
- 上海翼锐KUKA机器人VASS标准简介.pdf VIP
- Unit2BridgingCulturesUsingLanguage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选择性2.pptx VIP
- 第三编17、18世纪西方法律思想课件.ppt VIP
- 22S702 室外排水设施设计与施工——钢筋混凝土化粪池.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