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陕北民歌的文化背景及其产业化价值.doc

简析陕北民歌的文化背景及其产业化价值.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析陕北民歌的文化背景及其产业化价值 摘要:陕北民歌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其文化背景 及其艺术特征的形成,是东方文化大背景下黄土地及汉民族 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艺术折射,也是陕北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 生活哲理与情感意识的融合。研究陕北民歌的产业化价值, 对提高新时期的文艺创作,促进发展区域性地方经济和社会 进步可以起到文化奠基、艺术提升的作用。 Abstract: 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 as a regional culture , the formation of its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reflects loess and Chinese culture and ethnic psych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riental culture and art , also integrates the a philosophy of life and emotional consciousness of long-term practice of people of northern Shaanxi. The paper studies the value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 which i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in the new perio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关键词:陕北民歌;文化背景;产业化;价值 Key words: folk songs of northern Shaanxi ; cultural background; industrialization; value 分类号:TV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 (2013) 11-0291-02 作者简介:王东方(1966-),男,陕西延安人,研究方 向为文化经济学。 0引言 陕北是民歌的世界,民歌的海洋。无论是高亢豪放的信 天游还是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无论是抒情流畅的小调还是 悠扬纯朴的酒歌,都以广泛深刻的内容,生动质朴的语言, 丰富多彩的手法,高亢悠扬的曲调,豪放犷迗的风格,由勤 劳勇敢的人们一代一代创造和承载,口传心授,绵延不绝。 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及社会背景下的精神文化诸多因素,对 陕北民歌的生成、演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这些诸多 因素都与这一区域的地理范围、文化特点和历史面貌有关。 1陕北民歌的文化背景 II1.1生态环境培养了陕北人的性格和人文精神远古时 期的陕北地区,黄土高原优越的生态环境形成了陕北人民初 期理想的生存场所。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唱响了的那一曲 II 荡气回肠的信天游。如果说陕北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历 史的过程,那么陕北人种的变化也是一个历史变化的过程, 而正是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土著陕北人与外乡迁徙人的融 合,如南方将士戎边、边贸交易中的商贾人等。土著陕北人 与临界的少数民族的融合,如与胡、匈奴、鲜卑、西芜等人, 发展成为一代又一代的新陕北人,而现在的陕北人就是这种 一代又一代的新的陕北人的延续。 作为一个区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是这一区域社会 和历史条件的产物。根据考古发现的材料,从远古时期,我 们的先民就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生息。1923年在靖边县杨桥畔 采集到一枚左上外侧门齿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河套 人” [1] (P4)。漫漫岁月,陕北生态环境的变化使得这片黄 土地上的生命也在开始新的构成。当陕北黄土高原初期形成 的农业文明被森林草原替代后,陕北地区开始了人烟稀少的 时代,从而形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牧地。随着匈奴势力的扩 大,他们经常由此进出而骚扰侵犯汉民族,于是就有秦代大 将军蒙恬率军到此抗击匈奴、并屯田戎边、筑城守固、迁徒 内地罪人移居陕北[2] (P98),从此,陕北开始了由畜牧之 地向农耕的转移。在漫长的岁月中,陕北地区不断有内地人 的移入,与匈奴族和平共处,杂居相生,两个民族在黄土地 上融合同化,所以,就陕北人种而言,身体中流淌着匈汉两 族人民的血液,造就了陕北人男性多壮实、剽悍、倔强、豪 放、女性多窈窈、俊秀、心灵、手巧。陕北人从土著人到多 民族融合同化后,使得陕北人在人种上有了一新的优势。同 时,在这种地理环境下的特有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精神造就了 陕北人特有的心理性格和精神气度。“这就是守的耐心和走 的冲力的不协调统一;忍让的本份与反叛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