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解剖、血管病、脑外伤、肿瘤1.ppt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诊断解剖、血管病、脑外伤、肿瘤1.ppt

  1. 1、本文档共1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 硬膜下血肿 好发于额极,颞极和额叶眶面,出血多来自静脉窦或窦旁桥静脉破裂,血液在硬膜下与蛛网膜之间,范围较大,常跨颅缝。 CT表现: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区。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 * 女,6岁,左侧颞骨骨折、硬膜下血肿----CT * 男,30岁,颅骨多发骨折、右侧额顶叶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CT 硬膜下血肿 *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 T1WI T2WI 脑外伤的CT、MR诊断 脑挫伤: 脑挫伤多发生在着力部位,或着力的对冲部位,好发于前、中颅窝底,额、颞叶。 CT表现:典型表现为低密度脑水肿区中出现多发散在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小范围挫伤一般占位征象不明显,出血量多或脑水肿明显者可有明显占位征。表现为局部脑回受压,脑室变形、移位,严重者中线结构移位。 * 左额、颞骨骨折并左额颞叶脑挫伤 * 急性脑挫裂伤伴双侧额叶内血肿 * 前颅窝底脑挫伤 * * * * * * MR:44396 急性脑梗塞 MRCT表现 T1WI T2WI DWI MR:44396 急性脑梗塞MRCT表现 T2WI 急性脑梗塞的 CTMRI MR:50571 急性脑梗塞的CTMRI MR:50571 急性脑梗塞 MR:50571 急性脑梗塞 MR:50571 T2WI T1WI 急性脑梗塞 * MR:66335 CT:122740 M 39,CT(-) 急性脑梗塞 * MR:66335 CT:122740 M 39,CT(-) DWI T2WI T2-FLAIR T1WI 急性脑梗塞 * MR:66335 CT:122740 急性脑梗塞 DWI * MR:66335 CT:122740 超急性脑梗塞 F,49岁,左侧肢体乏力6hDWI ADC10天后复查DWI ADC超急性脑梗塞 女,65岁,左侧肢体乏力2h 2015-2-9 1天后复查 2015-2-10 慢性期脑梗塞-CT * 左枕叶慢性脑梗塞 * 小脑脑干梗塞—T2WI 小脑脑干梗塞-T1WI 男,64岁,左侧肢体乏力3天 T2WI T1WI T2-FLAIR MRA * 脑外伤的CT、MRI诊断 * 颅脑外伤的类型 一、颅骨骨折 二、外伤性脑肿胀 三、脑挫伤 四、外伤性颅内出血 (一) 硬膜外血肿 (二) 硬膜下血肿 (三) 蛛网膜下腔出血 (四) 脑内血肿 * 脑外伤的CT、MR诊断 硬膜外血肿: 多因头部直接受外力打击,合并有颅骨骨折或变形,致使脑膜血管破裂,血液进入硬膜外间隙中而形成,血肿多较局限,不跨脑缝,形成双凸透镜形。 * CT表现 颅骨内板下方局限性梭形或凸镜形高密度区,CT值在40~100H。 急性期:血肿密度明显高于脑实质; 亚急性期:约2周左右,与脑实质等密度; 慢性期:一个月左右,呈低密度。 * 女,27岁,左颞部硬膜外血肿----CT * * 左颞骨骨折并急性硬膜外血肿 女,34岁,枕骨骨折、硬膜外血肿、头皮血肿----CT *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 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 脑神经母细胞瘤转移 * MR:53850 周围型肺癌并脑转移 * MR:39491 颅内肿瘤性病变-类型 脑外肿瘤 1.脑膜瘤 2.颅咽管瘤 3.垂体瘤 4.神经鞘瘤-听神经瘤 5.皮样囊肿,上皮样囊肿和畸胎瘤 * 脑实质内外肿瘤的鉴别 骨质改变:多见于脑外肿瘤; 广基与硬膜相贴:多见于脑外肿瘤; 脑沟脑池的变化:脑外肿瘤所在处脑沟脑池闭塞,邻近的脑沟脑池增宽; 脑回挤压征:见于脑外肿瘤; 软脑膜血管改变:内移为脑外肿瘤,外移为脑内肿瘤. * 脑膜瘤 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脑膜上皮细胞 好发于40-70岁的成年人。 紧贴硬膜的脑实质外肿块,约90%是发生在小脑幕上部位。少数脑膜瘤可发生在脑室内 * 脑膜瘤的CT、MRI表现 球形或半球形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楚,常见于大脑镰、矢状窦旁和大脑凸面。 等、稍高密度/信号,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少部分可见囊变或钙化。 与脑膜、颅骨或大脑镰宽基底相贴,常见“脑膜尾”征,即瘤周脑膜增厚并强化。 “脑回挤压”征,周围脑组织水肿不明显或明显 局部颅骨可有侵蚀破坏变薄,或明显增厚,甚至有颅骨外的肿块形成。 * * 脑膜瘤—CT 平扫 +C * 脑膜瘤—CT、MRI T1WI T1WI+C CT T2WI * 脑膜瘤—M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