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 1
年 月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V@-+ #*
第 卷第 期 0 1
’$ # WC;@7K CD /7:;6 /8@6G;KA;@K 376N@96AM 9CG6K 9G67G F6A6C7 XCK- ’$ 4C- #
论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素质结构
黄兴帅
(安庆师范学院 教育系,安徽 安庆 #*( ’’)
摘 要:从系统论的观点提出,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素质是由创新观念、多元化知识结构、创新能
力、创新人格四个子系统交互作用构成 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不断发展。
+
关键词:结构;系统;教师素质结构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1
,* ’- . / ’! % #*($ #* # % ! % $
! #$% ’()*#+ ,#-’.#’-% /0 1%(.$%-2 34(5#*6 #/ 7-%(#*8% 94’.(#*/
23/4, 5678 % 9:;6
0 , 1
=?@AB7A CD EF;GA6C7+ /7H678 IG:@9 JCKK8+ /7H678 #*( ’’+ /7:;6
3:2#-(.#; L@CB A: 9A7F?C67A CD 9M9AB A:C@M+ A: H;K6AM 9A@;GA;@ CD AG:@9 F?A678 AC G@A6N F;GO
A6C7 G7 P DC@BFQ 9M9AB CD G@A6N 6F9+ 9M9AB CD B;KA6?K % DGAC@F R7CSKF8+ 9M9AB CD
G@A6N P6K6AM+ 7F 9M9AB CD G@A6N ?@9C7K G:@GA@69A6G9+ S:6G: 67A@GA6C7 CD DC;@ 9;P %
9M9AB9+ ?@CBCA678 A: S:CK H;K6AM CD AG:@9 AC FNKC? GC7A67;C;9KM-
%+ =/-42; 9A@;GA;@T 9M9ABT 9A@;GA;@ CD AG:@9 U H;K6AM
结构是事物组成部分的搭配和组合。不同的组 有序、稳定和平衡的状态。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素
合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系统理论认为,在整 质结构系统也将面对动态的外部环境不断地调整、
体和局部的关系上,整体工作并不是各个局部工作 改造,从无序到有序、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不平衡到
“ 平衡的动态的发展过程,以便建立新的秩序、求得
的简单相加,而是 整体大于各个孤立部分的总
” 新的平衡。
和 。因此,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素质并不是各种知
识和能力等素养的简单叠加,而是各方面素养的有
机统一体,缺少任何一种有机的组成部分,都将直
接影响教师素质的水平及其发挥。根据系统论的观
点,我们把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素质结构看成是有
(
若干个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 子
)
系统、亚系统 所组成。它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即由创新观
念、多元化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四个子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