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与无畏”作文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畏与无畏”作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语:人言可畏。 俗语:无知者无畏。 康德: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一、辨明材料类型 这是多则材料类的材料作文 多则材料类分为: 1、多则名言(观点) 2、多则故事(时事) 3、名言、故事混合 基本写作思路: 1、整体考虑,切忌割裂几则材料。 2、理清关系,寻找材料间联系点。 ——同意相叠、异中求同 二、把握命题意图 这个作文题: 1、是否要你论证“人言是否可畏”? 2、是否要你论证“无知者是否无畏”? 3、是否要你论证康德说得对不对? 显然都不是。 从关键词入手,异中求同: 1、人言可畏——畏 2、无知者无畏——无畏 3、康德名言的核心——道德标准 进一步思考:畏与无畏跟道德标准的关系 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不管畏或无畏,都应当符合道德标准。或者说,道德标准可以让人有所畏惧,有所无畏。 三、确定立意角度 1、从畏的角度: 胸怀道德,有所敬畏 2、从无畏的角度: 胸怀道德,无畏前行 3、从辩证的角度: 胸怀道德,有所畏,有所无畏 (举例:蔺相如不畏秦王是为了国家利益,躲着廉颇同样是为了国家大局。) 特别注意! 多角度立意,不等于把多则材料分开各自立意。 多角度立意,不等于抓住只言片语立意。 多角度立意,不等于任何角度的立意都是正确的、最佳的。 四、确定结构(分论点) (一)胸怀道德,有所敬畏: 1、胸怀道德,敬畏自然 2、胸怀道德,敬畏生命 3、胸怀道德,敬畏规则 (二)胸怀道德,无畏前行: 1、胸怀道德,无畏流言 2、胸怀道德,无畏困难 3、胸怀道德,无畏牺牲 (三)胸怀道德,有所畏,有所无畏 1、实现人生价值,有所畏,有所无畏 2、建设和谐社会,有所畏,有所无畏 3、为国家做贡献,有所畏,有所无畏 道德――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 道德――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同学们,你有过类似这样的遭遇吗?走在街道上,突然一个垃圾袋从天而降,差点砸到你的头;在毫无防备下,一辆小车从你身边贴身而过,呼啸远去,吓得你腿脚发软,魂不附体。 生活总是有悲也有喜。有一个电视画面曾让我感动了很久:一个晨跑的人发现路上躺着一只变形的易拉罐,立刻停步,下蹲,捡起,请进垃圾筒。镜头切换到一个电梯里:一个接电话的公司职工用手掩在嘴旁,她的身旁是一个抱着熟睡婴儿的妇女…… 以上两种情景,两种道德境界,给人们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生活中,什么是有道德,什么是缺德,难道我们还找不出答案吗? 康德有句名言:“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那年我五岁,一次,我和妈妈来到中心幼儿园附近,妈妈叫我进去玩一会儿,她去旁边店里洗头。可我一路左看右看,压根儿没听到妈妈的话,当我猛然回头,发现妈妈不见了。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于是,放声大哭。 “女孩,别哭。”一位不认识的叔叔从商店走过来亲切地安慰我,我好像一下子被人从恐惧和绝望的深水区捞救上来。我无法说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我只知道,那一刻他温暖的笑容会让我珍藏一辈子,感激一辈子。我泣不成声,脑海里只浮现一个念头:回家!他像是早就猜透了我的心思,把我轻轻地抱上了车。一路上,我像大海上的引航员,向着岸上指指点点。最后,他果真把我送到了家楼下,我感动地向他致谢。 一位陌生人对我真真切切的关爱,让我感动至今。啊,原来,道德能让生活如此和谐,幸福,美满。这次经历终于让我明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只要从身边小事做起。道德有时是渺小的,多做一个动作,多说一句话,多给一个微笑,你就已经获得了道德。在老师的长期教诲中,我还明白:干了坏事知道羞耻,做了错事知道愧疚,受人恩惠知道报答,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试题分析:本题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第一则材料是成语“人言可畏”,意思是人们的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第二则材料是俗语“无知者无畏”,意思是当你对一件事情了解的较少时,做事的时候就会比较无所畏惧,不怕失败。第三则材料是康德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意思是星星之于夜空,就如崇高的道德准则于世俗,格外耀眼、灿烂,所以最能震撼人的心灵。第一二则材料中都有“畏”,第一则材料中的“畏”是“怕”的意思,是说怕流言蜚语。第二则材料中的“畏”是“畏惧”的意思,是说人要有无畏的精神,不能有太多顾虑,要果断。一二两则材料合在一起就是说人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