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突水突泥地表沉陷综合处治技术探讨解析.docVIP

隧道突水突泥地表沉陷综合处治技术探讨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4 隧道突水突泥地表沉陷综合处治技术探讨 李国谱 成兰指挥部 摘 要 :文章分析成兰铁路1号横洞突水突泥发生的原因,重点对处理方案和施工工艺等措施进行了介绍,供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词:隧道 突水 突泥 地表 沉陷 处理方案 1、突水突泥处情况简介 1.1工程简介:柿子园隧道一号横洞位于雎水河左岸、墩秀公路右侧,地形较陡,属于中低山侵蚀地貌,横洞前进方向右侧发育刘家沟泥石流。 本横洞HD1K0+000与正洞D2K78+100相交,横洞中线与正洞左线线路中线小里程端交角为50°40′50″,与HD1K0+350处右转,夹角为130°27′44″,横洞共长424米,起讫里程为HD1K0+000-HD1K0+424,横洞纵向坡度4.1%,净空为7.5m(宽)*6.2m(高)。 1.2地质水文特征:掌子面为T2l+T2j灰岩夹白云质灰岩,节理裂隙较发育,有渗水现象,对应地面为一冲沟沟心,冲沟地表分布一层较厚的坡崩积(Q4dl+col)碎块石土,为汇水的负地形,地质情况与设计相符。横洞位于岩溶垂直循环带,推测发育一垂直岩溶管道,施工揭示岩溶管道位于横洞右侧边墙,揭穿该岩溶管道后,引起洞内岩溶突水突泥,进而引起地表坍陷。该处地质预报(1)TSP法:HD1K0+252-221段节理裂隙,溶蚀裂隙发育或含软弱夹层等,围岩稳定性差,局部含水;(2)红外探水法:HD1K0+247-217段掌子面前方30米范围内围岩局部含水;(3)超前钻探法: HD1K0+256-226段岩层含裂隙水,岩体破碎,岩质较软,节理裂隙发育。综合隧道物探法和超前钻探法HD1K0+247-221段岩体破碎,岩质较软,节理裂隙,溶蚀裂隙发育,围岩稳定性差,局部含水。 图1 一号横洞山顶塌陷照片 1.3突水突泥情况概述:突水突泥掌子面里程为HD1K0+233.8,埋深44m,累计进尺190.2m。2013年9月29日凌晨3:50,开挖至掌子面HD1K0+233.8处,准备支护,右边墙侧出现一股集中涌水,水量持续增大,并并伴随掉块、垮塌现象,随后出现岩溶突水突泥(图2),并持续发展,造成地表塌陷,形成一个直径10m左右的漏斗状陷坑,深约15m(图1),至11:30,地表垮塌仍在持续,洞内持续涌水,每小时约100m3。截止9月30日下午,洞内突泥基本稳定,进入洞内调查后,涌出物为泥夹碎石,水量有减少趋势。洞外陷坑未出现扩大趋势,坑壁坍塌也趋于稳定。 图2 突水突泥后隧道情况 2、处理方案及措施: 2.1地表处理措施:首先,为减小洞内的水量,对地表进行水系调查,查明地表水流动特征后,对陷坑周围实行截水、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陷坑内。在陷坑周围采用沙袋围堵,高度30cm。在确定地面陷坑坑壁稳定的情况下,查清陷坑深度,确定坑底距横洞的垂直距离以及与横洞的位置关系。采用挖掘机将既有便道拉槽拓宽,进入坑底,对地表陷坑坑壁进行挂网喷锚防护,以确保坑壁稳定,分解荷载。钢筋网采用Ф8钢筋网,网格间距25cm×25cm。喷射C20砼,厚度10cm。 采用泵车在坑底浇筑C20砼铺底,厚度2m。浇筑混凝土时预留Ф114孔口管(图3),布置间距1.5m,梅花形布置。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以后,利用潜孔钻钻设注浆孔,孔径100,孔深至横洞顶部位置,注浆管采用Ф89钢花管。浆液采用水泥砂浆,浆液强度不小于M10,注浆压力0.2-0.3MPa。 图3 预留Ф114孔口管 2.2洞内处理措施: 2.2.1铺通道路 铺通去往掌子面的人行通道。路面采用竹排,宽度为3个竹排宽度。查看掌子面状态及右边墙突泥突水的突破口,并查看初期支护的损坏情况,以及突出的碎石土在洞内的堆积厚度。 2.2.2洞内涌出堆积体处理 采用装载机和自卸汽车清除洞口至HD1K0+350(横洞转弯处)的涌出堆积的泥夹碎石,运出洞外。在HD1K0+350处设置一道横向挡坎,采用袋装碎石,堵住堆积体,搭设马道,挖除稀泥,回填洞碴。在HD1K0+300、HD1K0+250处同样设置横向挡坎,并确保排水畅通。 2.2.3加强洞内支护 对洞内出水点往洞口方向15m范围,按原初期支护钢架间距设置I16工字钢横撑,闭合成环,形成作业空间,确保施工安全。 2.2.4前方堆积体处理 对洞内出水点往洞口方向15m范围,包含掌子面及右侧边墙的堆积体表面挂钢筋网(图4)、喷射砼暂时封闭,喷射C25砼10cm,钢筋网采用Ф8钢筋网,网格间距25cm×25cm。 图4 挂网喷砼防护 2.2.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