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太史公曰”史评形式初探.docVIP

《史记》中“太史公曰”史评形式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记》中“太史公曰”史评形式初探 *** 第24卷第3期 ,,01.24No.3 绥化师专 JournalofSuihuaTeachersCollege 2OO4年7月 Ju1.21304 《史记》中太史公日史评形式初探 冯万里 (温州广播电视大学浙江温州32500~,) 摘要:了解司马迁对我国史论发展的贡献,批判地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丰富和繁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 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字文化水平,都是有益的.本文就太史公日的主要内容,太史公日的艺术手法及太史公日的产生 和发展三个方面作些分析.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太史公曰,史评形式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499(2OO4103一OO64—06 史之有评,由来已久.如果寓褒贬于记事分寸之中也算 是一种评论的话,那么,自有史以来就有史评;如以编史者正 面使用论评文字才算,那么发端于先秦古籍中,后代相继承 袭,很有发扬光大.研究《史记》中的太史公日,了解司马迁 对我国史论发展的贡献,批判地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 于丰富和繁荣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科 学文化水平,都是有益的.笔者抱着学习的态度,就太史公 日的主要内容,太史公日的表现手法及太史公日史评形 式的产生和发展,三个方面作些分析,请教大方之家. 一 ,太史公日的主要内容 司马迁创立了太史公日的论断形式,借助于这一文字,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鲜明爱憎感情,发表了 许多有见地的意见,130篇《史记》除《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无太史公日外,136条太史公日涉及了广泛的思想内容. 这些丰实的内容互相牵涉关联之处很多,很难清晰地划分各 篇所论述的范围,只能大体上分类粗钱介绍主要内容于下. (一)阐明立篇旨意的,有《河渠书赞》,《三王世家赞》,《鲁 仲连邹阳传赞》等篇. 太史公的这类论赞,具体说明了自己写某书,某世家,某 传的意图.他说:管祭作乱,无足载者.然周武王崩,成王 少,天下既疑,赖同母之弟成叔,丹季之属小人为辅拂,是以诸 侯卒崇者,帮附之世家言.(lt;管祭世家赞))他在《田叔列传》写 了田叔之子田仁的事迹,是因为仕与余善,余故序论之. (lt;田叔传赞))他作lt;河渠书》.又是由于余从负薪塞宣房,悲 孤子之诗而作《河渠书》.(lt;河渠书赞))在这些论赞中,也表现 了司马迁不同凡响的见识.比如,苏秦是战国时代着名的纵 横家,在历史上曾起过一些坏作用,最后又中反问计而死,当 时之人就共笑之,讳其学术,并且把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 之苏秦.(lt;苏秦传赞))这些人正象鲁迅描写的那样,是漫然 的抓了一时之所谓恶名.接二连三地向被批判者摔了过 去而且时时改换,个个不同(鲁迅lt;且介亭杂文二集))的人. 司马迁一反俗见,认为苏秦起闾阖,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 人者,所以不能全盘否定,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 蒙恶声焉.(lt;苏秦传赞))可见司马迁是反对据一时之可否,定 千秋之功罪,反对把恶事恶声强加于人,使评论历史人物流于 漫骂的,太史公这种反对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lt;仲 尼弟子传赞))的态度,对我们今天都是不无启发的. (二)评论史料的选择和运用的态度的,有《五帝本纪赞》, 《司马相如传赞》,《大宛传赞》等篇. 史家撰者,占有丰实的史料固然重要,但合理的选择,准 确的运用史料更为重要.太史公在论赞中表现的基本态度 是:在史料选择上,主张摒弃其文不雅驯(lt;五帝本纪赞))者, 而采其语可论者着于篇.(lt;司马相如传赞))他认为应记载一 些重要的但又不为世人所习知的史实.他说:世既多司马兵 法,此故不论,(lt;司马穰苴传赞))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 其行事所施设者.在《管晏传赞》中又说:至其书,世多有之, 是以不论,论其轶事.在史料运用上,提倡好学深思,进行 一 番深考.司马迁深深感到,由于历史变迁,史料残缺,五 帝.三代之记,尚矣,许多事都无法弄清楚了.至于序尚书, 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lt;三代世表序))因此, 他提出以对待历史材料一定要慎重,不能疑则传疑,(lt;三代 世表序))而应着其明,疑者阙之.(lt;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他 ? [收稿Et期]2003—11—10 ?? [作者简介]冯万里,男,浙江温州人,温州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64 曾明确表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lt;太宛传赞gt;)太史公的求实精神,得到了后代史家的一致好 评,纷纷以实录二字称誉. (三)引据事实摒去相传的谬说的,有《周本纪赞》,《魏世 家赞》,《刺客传赞》等篇. 史料的批判往往重于占有.司马迁作《史记》一个很大的 特点,就是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而是敢于冲破种种错误束 缚,提出自己正确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