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下海,是一种态度
1974年,在泉州湾后渚港的海滩上,一艘700多年前的中国海船惊现于世。这是一艘13世纪泉州造的三桅远洋商船,运载着大量香料药物从东南亚归来。这艘宋船的出现,不仅使许多先进的传统造船技艺如水密隔舱等得到了实物印证,更使古代文献上关于泉州是中古时期重要的国际性港口,与东南亚各国及印度洋沿岸国家频繁贸易往来的记载得到证实。
七百多年前,这艘宋船是如何沉没的?沉没的原因是什么?是遭遇风浪还是宋元交替时战火蔓延,船主还来不及出售货物就仓皇逃命,还是有其他原因?这些我们现在已无从知晓,不过像这艘商船一样,历史上泉州木帆船往来于南中国海的帆影就不曾消失过,即使是在海禁最为严厉的明清两朝。因为对于泉州渔民与船商来说,搏击海浪是一种宿命;下海,是一种态度。
从中古时期开始,泉州海商逐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一股强大的贸易力量。正如新加坡学者王赓武先生指出,五代以后,中国海交史上最显著的发展乃是“泉州时代的到来”,“闽南人在中国沿海作为一种连贯的贸易力量出现的时间,比葡萄牙人在欧洲沿海出现的时间还早。”以安平商人为代表的泉州海商,行商范围广泛,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而且与海外国家交流密切,“贸海则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至”。现在在东南亚国家中,菲律宾华裔商人以泉州群体为最多,这与明清以来泉州海商的经贸传统有极大关联,史称:“安平之俗好行贾,自吕宋交易之路通,浮大海趋利,十家而九”。
在地理大发现以后,尤其是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世界贸易体系日渐形成,泉州海商更是在跨国贸易中大显身手。我们无法想象,在历史上如果东南亚贸易中缺少泉州人的身影会是一种怎么样的景象。由于西班牙人跟葡萄牙人无法与中国政府进行直接贸易,只能将从美洲及日本运来的白银转运至菲律宾群岛和马六甲、澳门,然后经由中国海商做转手贸易。漳泉海商从中国运来西方世界渴望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随后又将换取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也正是大量的白银输入,中国一种新的财政体制由此逐渐形成;与此同时,白银作为基本的计量单位和支付物,也改变了传统中国地方政府与中央朝廷的关系。
在十六世纪中期以前,到东南亚进行海外贸易的大多数福建海商并没打算在当地久留,很多还是作候鸟式迁徙,做完买卖就回归故乡。不过我们也应看到,明初的海禁政策对泉州海商来说是灾难性的,外国商船不能抵达中国口岸,中国也限制本土海商出洋贸易 ,那些为求生计铤而走险的海商有国难回,在异国他乡又得不到帝国的庇护,最终只能成为“没有帝国的商人”。正是在这样的境况下,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才智谋生,也培养起“爱拼敢赢”的泉州精神。
泉州海商作为定居性移民基本要在明代以后,而对于清代中后期大部分下南洋的泉州人来说,“过番”有时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泛流传于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华人社区的一部闽南方言长篇说唱诗《过番歌》,讲述的是一个安溪贫苦农民离乡别亲,远涉重洋到番邦谋生,途中被思亲情愫萦绕与抵达番邦后谋生遭遇的困顿,最后因谋生不易而失望返归原乡的故事。文化差异、身份认同、在地融合或回归故里,是那个时代下南洋的移民群体所遭遇的普遍问题。有的返归原乡,困守故土;有的客死旅途,葬身海上;也有的留在异国他乡,与当地土著融合。无论作出哪种选择,都反映出当时海外移民的一个侧面。
当然,我们还应看到,泉州海商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不仅运销货物,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文化的交融。以泉州海商往来最为频繁的南洋来说,伴随着泉州海外移民的出现,泉州先民也将中国的冶炼技术、造船工艺、种植方式、制瓷方法带到当地;除此之外,泉州本土的传统民间信仰、生活礼俗、饮食习惯、戏曲音乐等也被带到移民地区,并与当地土著文化发生碰撞与交融。
泉州人在移民在地化的过程中,也参与到华人群体与马来土著的融合过程,成为“?Q?Q”次族群中的一股力量。早期移民马来半岛的华人娶了在地女子为妻,所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所讲语言以?Q?Q马来语和英语为主,所着服饰及所吃的饮食也都逐渐本土化,学者也将这些本土化的华人男性称之为“?Q?Q(Baba)”,将女性称为“娘惹(Nyonya)”。当然,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对于华人来说是交融了,对于在地土著来说,也标志着新生族群的诞生。从南洋竹枝词的吟唱中,我们尚能看到海外移民对原乡文化的固守,以及对故土的思念:
一声爆竹响昏昏,异域犹将正朔遵。
中外一家同迓岁,桃符红遍贴春门。
浮杯酒味入新年,旅客孤单恨万千。
两袖清风犹故我,不如及早整归鞭。
虽然移居东南亚的泉州人已在不同程度在地化,但仍保留着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习惯,对于故乡的梨园戏也仍念念不忘,当地侨民还为此结为社团进行排练,传承并推广闽南戏曲。而华文书院与学校的创办,也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故乡观念起到促进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下半年海南省房地产估价师制度与政策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的定义考试试题.doc
- 下半年海南省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消防电梯的作用模拟试题.docx
- 下半年海南省房地产估价师相关知识环境噪声的类型和危害模拟试题.doc
- 下半年海南省房地产经纪人市场调研方法分类试题.doc
- 下半年海南省土地估价师管理基础法规城镇土地使用税模拟试题.docx
- 下半年海南省房地产估价师经营与管理目标定价法考试题.docx
- 下半年湖北省内审师实施内部审计业务观察考试题.docx
- 下半年湖北省员工福利规划师模拟试题.doc
- 下半年湖北省卫生系统招聘试题.docx
- 下半年湖北省土地估价师建设用地供应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考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