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法圈中的成语典故
栏目主持撮华墨林趣闻
书法圈中的成语典故
又/员淑芳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成语典故中,有部分与书法搭界,兹撷其归类,与同好共赏.
一
,”勤学苦练”类
盗墓学书传说三国时期着名的书法家钟繇刻苦学习书法,见到韦诞的座位上有一本汉代书法家蔡邕论书法的
书,想看而不得,气得钟繇捶胸吐血;韦诞死后,钟繇派人盗墓,终于得到那本论用笔的书.
一
波三折三国时代大书法家钟繇有一学生名朱翼,初学写字常作”平直相似”之笔,遭到老师严厉的呵斥,以
至三年不敢面见老师.自此之后,他”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被中画腹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卧时常于被中以手指在肚皮上练字,后以之形容学书勤苦.
笔冢墨池智永禅师,是王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学书仍非常刻苦.据说他曾三十年不下阁楼,手书《干字
文》八百多本,分送浙东诸寺;他写秃的笔头,积十瓮之多,埋在一起,人称”退笔冢”.无独有偶,怀素好草书,
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日”笔冢”.”草圣”张芝坚持每天在池塘边蘸着池水磨墨写字,天长
日久,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色了.
蚕纸寻书相传王献之的学生用王献之写过字的纸育蚕,有心人就从育蚕的纸上寻求王献之的书法风格,很有收
获.
二,”风格流派”类
颜筋柳骨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以忠烈闻名于世,他的楷书,端庄严正,雄阔大度,形成筋骨刚劲,韵味醇
厚的”颜筋”风格,强烈地表现出盛唐刚健中正,积极有为的精神风貌.柳公权,为人耿介刚正,因工于书法,在穆
宗,敬宗,文宗三朝,侍书于宫中.对于昏君穆宗的询问,他的回答是”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被后世传为”笔
谏”佳话.柳公权的书法本于颜而能自出新意,创造出清劲峻拔,铁骨铮铮的”柳骨”风格.成语”颜筋柳骨”既展
示了颜体,柳体书法艺术的独特气质,也闪耀着两位书法大师的人格光芒.
观云悟笔陆羽在《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中云:怀素向其老师颜真卿请教笔法,怀素说他看到夏天空中的乌
云被风一吹,像起伏的山峦一样,变幻无穷,从中悟出了草书要气势磅礴,变化莫测的道理.类似的例子还有,王羲
之观鹅而有悟于书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有悟于书法,黄庭坚观船夫荡桨而有悟于书法.可见达到一定功力的
书家善于吸收万物的线条,结构和意态之美,将其融入书法.
入木三分王羲之,字逸少.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
右军.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
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人木三分呀!”这虽然是一
种夸张了的说法,却很能说明他的功夫深.
三,”趣闻轶事”类
东床快婿Ⅸ世说新语》载,东晋太尉郗鉴要为自己女儿找女婿,就派一位门客到时任丞相的王导家选女婿.门
客回来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好,但是听到有人去选女婿,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好像没有
听到似的.”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儿嫁给他.
巧取豪夺宋朝有位着名的书画家名叫米芾(fd),他有个嗜好,那便是专爱收藏名人字画,他甚至不惜采用
欺骗的手段达到自己目的.有一次,米芾在船上遇见了蔡攸,蔡攸拿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为请他欣赏.他一看
就不肯放手,一定要用一幅同蔡攸交换.蔡攸不同意,他就苦苦哀求,纠缠不休,最后竟以投河自杀相要挟.蔡攸无
奈,只得同意交换.时人把米芾这种伎俩叫做”巧取豪夺”,也是这个成语的来历.
I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导学案.doc VIP
-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省一等奖】.docx
- Hasselblad哈苏相机X2D II 100C User Manual - 简体中文用户手册说明书(中文版).pdf
- 中国计量大学803传感器技术1--2011--2020年考研初试真题.pdf VIP
- 参保单位派出证明.docx VIP
- 2025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英语试卷(含官方答案)原卷.pdf
- DB23_T(1621.10-1621.14)-2015: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操作技术规程(三).pdf VIP
- 12YJ1工程用料做法.docx VIP
- 中考冲刺励志文案【90句】.pdf VIP
- 05175税收筹划自考课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