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壁导坑法在某隧道右线s5b段的应用.doc

双侧壁导坑法在某隧道右线s5b段的应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侧壁导坑法在翔安隧道右线S5b段的应用 一、概述 在隧道施工中,根据地质条件和机械设备情况,隧道设计要求,已总结出许多不同开挖方式:如全断面开挖、台阶分部开挖,单侧壁开挖、CRD开挖、双侧壁导坑开挖等。 翔安隧道右线在S5a段采用了CRD法进行暗洞开挖,但由于CRD法本身的问题和地质条件的限制,不得不改变施工方法,变为更为合理的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 1、CRD法本身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从安全上考虑,在无地下水或地下水不丰富的条件下,CRD法作为一种比较保守、劳动密集型的的施工方法,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安全能够保证。但是在地层富水,地压大增的条件下,事实证明,由于该方法自身结构和工艺的原因,在没有采取严格的注浆堵水工艺的前提下,该方法是失败的。这可从地表下沉和洞内支护变形中得到明示。 除安全问题外,CRD法由于工作面所限,无法全面展开机械化作业,其效率一直得不到保证,施工速度已然受到严重制约。 2、地质条件的限制 所施工掌子面围岩仍为强风化花岗岩,隧道埋深为13.8m。我单位运用GPR地质雷达仪对YK6+786~YK6+901段地表进行了地质探测,根据处理成果剖面,发现大约在YK6+786~YK6+840段,地下2.5~17米范围内,电磁波反射较弱,为全、强风化的花岗岩地层。YK6+840~YK6+901段附近有房屋,雷达探测剖面中,反射波振幅较强,反射紊乱,同相轴连续性差,可能为回填土或扰动土。 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业已证实YK6+840~YK6+901段岩层土体较松散,同时受近期雨水多影响,土体含水量大,自稳能力差,不能形成自然拱,隧道上方沿两侧的破裂面之间的土体全部压到初期支护上,基底土体承载力不够,造成隧道初期支护严重下沉。 洞内由于受雨水影响,围岩稳定性差,收敛变形大,初期支护严重变形,中隔墙拱架受力变形严重,本来是圆顺的弧形现在已变为明显的折线,同时,临时仰拱有受挤压上拱的现象,这说明在现有地质情况下,原设计的中隔墙及临时仰拱的刚度和强度已不能满足初期支护。在YK6+890~YK6+895中隔墙拱架受Ⅲ部土体侧压力发生严重挤压变形,拱架连接处断开,主拱架一日下沉达到75㎜。 事实证明,如不采取其它有效措施和方法,仅使用现在的工艺和方法已经无法向前掘进,因此将施工方法由CRD法变为双侧壁导坑法。 二、双侧壁导坑法的适用范围及工艺特点 适用范围:双侧壁导坑法开挖适用于围岩较差的Ⅴ级围岩条件下的行车隧道开挖,在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时,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能够控制地表下沉,保持掌子面的稳定,安全可靠,但速度较慢,造价较高。 工艺特点:以岩体力学为基础,新奥法为指导,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及支护能力,确保围岩稳定;采用多工序平行交叉作业,避免施工相互干扰;施工中各工序安排合理,加强洞内施工管理和围岩监控量测,当变形速率有增大趋势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围岩和衬砌处于稳定状态。 三、双侧壁导坑法的技术参数 1、钢支撑:主拱和侧壁均采用I20b工字钢支撑,连接板改为2㎝厚,工字钢支撑间距为50㎝,在部分连接板处采用扩大连接板,增加钢板条。 2、钢筋网片:主拱拱部、边墙、弯头为双层φ8钢筋网片,永久仰拱与两侧壁为单层φ8钢筋网片,网格为20×20㎝。 3、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均为C25,主拱为30厘米厚,中隔壁和永久仰拱为20厘米厚。 4、锁脚锚管:在每个台阶每榀工字钢底脚打两根锁脚锚管,与工字钢焊接在一起,防止工字钢下沉;主架拱与侧壁锁脚锚管均长3米,均为Φ42钢花管。 5、卧木:在每个台阶、每榀工字底脚安放一段卧木,卧木要落放在原状土上,不得放在虚渣上,以增大受力面积控制工字钢下沉。 6、超前锚管:超前锚管的间距为1m。主拱超前锚管的环向间距为30㎝,长度为3m长Φ42钢花管,侧壁超前锚管的环向间距为40㎝,长度为2.5m长Φ42钢花管。超前小导管注浆为普通水泥浆。在主拱的两侧边墙处设4m长D25中空注浆,每侧边墙4根,纵环向间距100(纵)×75(环),梅花形布置。 7、补偿注浆:为更好的控制沉降,每2米增设一环补偿注浆管,进行补偿注浆。 四、施工工序 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支护程序见图1。 图1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程序图 1、施工工序说明: (Ⅰ)按设计要求施工左侧导坑超前支护(按设计要求施工); ②左侧导坑开挖;(Ⅲ)左侧主洞初期支护及导坑支护;(Ⅳ)施工右侧导坑超前支护(按设计要求);⑤右侧导坑开挖;(Ⅵ)右侧主洞初期支护及导坑支护;(Ⅷ)拱顶超前支护(按设计要求施工);⑧拱部及核心土第一次开挖;(Ⅸ)拱部初期支护;⑩中部核心土第二次开挖;(Ⅺ)仰拱混凝土灌筑及隧底填充。 完成上述步骤根据监控量测结果确定拆除支撑时机。最后铺设防水板,进行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 2、开挖顺序:(以右导洞为例) 第一步开挖拱2、3和中1,第二步开挖中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