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主题班会教案
第3周 五(5)班 刘再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懂得一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2.使学生懂得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对自己的缺点、错误不隐瞒。?
活动准备:
小白杨头饰两个,啄木鸟头饰一个,白纸和水彩笔
活动过程:
导入:广播引导
一、《两棵小白杨》?
(一)情景剧
(旁白:在一条小河边,长着两棵小白杨。)?
小白杨(合):我是一棵小白杨,白天为你们遮荫,晚上供你们乘凉。?
(旁白:一天,飞来了一只啄木鸟。)?
啄木鸟(一边飞一边唱):我是一只啄木鸟,尖尖的嘴巴像把刀,免费为你来治疗。?
啄木鸟(停下来,歪着头看):喂!朋友,我发现你们身上生了虫子,我给你们治治好吗??
小白杨A(傲慢地):谁说我身上有虫子?我比谁都健康!?
啄木鸟(诚恳地):你身上真长了虫子,你看你的叶子都开始发黄了,不治虫子会害死你的!?
小白杨A(蛮横地):你的眼睛怎么光盯着别人的缺点?我用不着你帮忙??
小白杨B(自言自语):啄木鸟是治虫的专家,他指出我们身上有虫子,一定不会错。?
小白杨B(高兴地):谢谢你,啄木鸟,请您帮我治治吧!?
(啄木鸟为小白杨B捉虫。)?
(旁白:几个月过去了,这两棵小白杨有了很大的变化,请看:)?
小白杨B(喜气洋洋地唱):感谢啄木鸟,帮助我恢复健康,枝繁叶茂身体壮,快快成为祖国栋梁。?
小白杨A(惭愧地):没听医生的忠告,害虫没及时治疗,害得我枝枯叶黄,风雨中摇摇晃晃……?
(二)讨论?
1.看了这段表演,你有什么想法??
2.从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
3.你是否拒绝过别人给你提的意见??
4.你怎样给别人提过意见??
5.你怎样和给你提过的人相处??
二、讲故事?(可任选其一)
(一)《华罗庚和陈景润的故事》?
在厦门大学图书资料室工作的青年数学家陈景润立志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难题,他把华罗庚的名著《堆垒素数论》找来,仔细研读。因为他早就听老师们说,早在三十年代代华罗庚就研究过哥德巴赫猜想,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陈景润日夜苦心钻研,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了七八遍,重要的地方读了多达40遍以上。不仅如此,他还按照自己的思路演算,而后在《塔内问题》的论文中谈了自己的看法,对华罗庚的论点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可是当陈景润把论文交出去的时候,他心里也有些忐忑不安。
“《堆垒素数论》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著作,我这样做,人们会不会说我太放肆、太狂妄了呢?”陈景润提心吊胆地去问自己的老师。过了几天,老师看过论文后对陈景润说:“《堆垒素数论》好比一颗明珠,你的工作好比把这颗明珠的灰尘拭掉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觉得不如直接把它寄给华罗庚教授本人看看。”
“可是,这……合适吗?陈景润迟疑地说。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呢?华罗庚教授是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凡是真正的科学家都崇尚真理,不迷信权威,都会提携后辈的。”?
这下陈景润放下了心,他的论文飞到了华罗庚手里。
华罗庚看后,立即被这个素昧平生的年轻人所表现出的智慧和胆识震动了。他没有因为这位年轻人是个小小的图书管理员就对其见解打上问号,也没有因为这位“小人物”给他的著作提出修改建议就在心里不舒服。华罗庚反而感慨地对身边的人说:“你们朝夕在我的身边工作,,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呢?你们怎么就没人想到对我的著作提意见呢?”
不久以后,陈景润收到了华罗庚的亲笔邀请信。去北京的列车上,他辗转不能成眠。“华罗庚教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对我的大胆冒犯不但不生气,反而邀请我到北京当众做报告,这是为什么呢?”
到了北京,华罗庚立即约见他。
“噢,你就是陈景润!”在北京西苑饭店一间会客室,华罗庚笑盈盈地打量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陌生、腼腆的青年人。
“谢谢,谢谢,谢谢华老师的关怀!”陈景润轻轻地说。
“你写的《塔内问题》论文我看了,很好,很有想法!”华罗庚一边吸烟一边说。
“谢谢,谢谢……”
第二天,在华罗庚亲自引荐下,陈景润走上讲台,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数学家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后来,又是在华罗庚的帮助下,使陈景润从一个学校图使馆的狭小天地里走了出来,置身于高手云集的北京数学专门研究机构。从此他眼界大开,如鱼得水,经过10年艰苦努力,终于在哥德巴赫猜想上获得重大成果。
(二)《牛顿做风车的故事》?
二百多年前,英国有位大科学家叫牛顿。牛顿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他在小学念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锯,买斧头,买凿子。他整天忙着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
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风车装好了,牛顿帮奶奶背着一口袋面粉从石磨周围撒下来。牛顿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