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1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型骨折为双踝骨折,为恢复韧带的张力,一般均应行切开复位。 II型骨折为三踝骨折,内踝骨折采用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外踝骨折常需采用钢板固定。 III型骨折除需对内踝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外踝或腓骨骨折也应行钢板螺钉内固定。 (3)V形针与梅花针髓内固定。 髌骨骨折 概述:无移位,固定4-6周 移位,手术治疗 适应症: 无移位骨折,需早期活动者 有移位骨折 临床表现.诊断 疼痛 压痛 功能障碍 可扪及骨折 治疗 保守 手术 髌骨骨折 胫 腓 骨 干 骨折 一、解剖概要 胫骨和股骨一样,是承重的重要骨骼。位于皮下,前方的胫骨嵴是进行骨折后手法复位的重要标志。 腘动脉在分同胫有动脉后,穿地比目肌腱向下走行。此处血管固定,胫骨上1/3骨折,可致胫后动脉损伤,引起下肢严重血循环障碍,甚至缺血坏死。中、下1/3的骨折使营养动脉损伤,供应下1/3段胫骨的血循环显著减少; 同时下1/3段胫骨几乎无肌肉附着,由胫骨远端获得的血循环很少,因此下1/3段骨折愈合较慢,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二、病因与分类 ]] 1、直接暴力 2、间接暴力 3、胫腓骨骨干骨折可分为三种类型:①胫腓骨干双骨折;②单纯胫骨干骨折;③单纯腓骨骨折。 三、临床表现 胫腓骨骨折并发症:骨筋膜室综合征 四、治疗 胫腓骨骨干骨折的治疗目的是矫正成角、旋转畸形,恢复胫骨上、下关节面的平行关系,恢复肢体长度。无移位的股腓骨干骨折采用小夹板或石膏固定。 有移位的横形或短斜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不稳定的胫腓骨干双骨折可采用跟骨结节牵引,克服短缩畸形后,施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不稳定的胫腓骨干双骨折在以下情况时,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①手法复位失败;②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双段骨折;③污染不重,受伤时间较短的开发性骨折。 踝 部 骨 折 一、解剖概要 踝关节由胫骨远端,腓骨远端与距骨体构成。胫骨远端内侧突出部分为内踝,后缘呈唇状突起为后踝,腓骨远端突出部分为外踝。正常情况下,以足外缘与小腿垂直为中立位0度,踝关节背屈20度—30度,跖屈45度—50度的活动度。踝关节的内翻及外翻活动主要发生在距下关节,内翻30度,外翻30度—35度。距骨结构与踝关节稳定-- 二、病因与分类 踝部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但从临床应用角度,将Davis-Weber和Lange-Hanson分类法结合的分类方法更为实用。 1、Ⅰ型内翻内收型 2、Ⅱ型分为两个亚型 (1)外翻外展型 (2)内翻外旋型 Ⅱ型骨折均为三踝骨折。胫腓下韧带完整,不发生踝关节脱位是此型骨折的特征。 3、Ⅲ型外翻外旋型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1、踝部肿胀,有内翻或外翻畸形,严重者可出现开放性骨折脱位。有压痛、瘀斑和功能障碍。 2、X线片检查 四、治疗 踝关节的结构复杂,暴力作用的机制及骨折类型也较多样,按一般的原则,先手法复位,失败后则采用切开复位的方式治疗。治疗的原则是在充分认识损伤特点的基础上,以恢复踝关节的结构及稳定性为原则,灵活选择治疗方案。 无移位的和无胫腓下关节分离的单纯内踝或外踝骨折,在踝关节内翻或外翻位石膏固定6-8周。有移位的内踝或外踝单纯骨折,由于骨折块移位导致附着的韧带松驰,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应切开复位。 2、手术方法 (1)闭合复位内固定 (2)切开复位内固定 (3)人工关节置换术 粗隆间骨折 概述:EVANS分型5型,除Ⅰ型可行保守治疗,余均需行内固定术,减少卧床时间,减少关发症 临床表现和诊断 病史 体征 X线 保守治疗 稳定骨折 手术 不稳定骨折 手术步骤:病员仰卧→患侧垫高30°→大粗隆下2-3cm向下行股外侧直切口,长约10cm左右,依次切开→暴露骨折端→复位,DHS或DCS异型钢板。 术后处理:6-8周,据X片结果,是否下床负重 股 骨 干 骨 折 一、解剖概要 股骨干骨折是指转子下、股骨髁上这一段骨干的骨折。股骨干有轻度向前外的弧度,股骨干后面有股骨嵴,为股后部肌附着处。切开复位时,常以股骨嵴作为复位标志。 二、病因与分类 1、直接暴力 2、间接暴力 3、 股骨干骨折可分为上1/3中1/3和下1/3骨折。在上1/3骨折,由于髂腰肌、臀中、小肌和外旋肌的牵拉,使近折端向前,外及外旋方向移位;远折端则由于内收肌的牵拉而向内、后方向移位;由于股四头肌、阔筋膜张肌及内收肌的共同作用而向近端移位。 股骨干中1/3骨折后,由于内收肌群的牵拉,使骨折向外成角。下1/3骨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