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河煤矿原潘一井田瓦斯抽放勘探测量技术总结.docVIP

寺河煤矿原潘一井田瓦斯抽放勘探测量技术总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晋城矿业集团寺河矿扩区(原潘—井田)西北部瓦斯抽放工程井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测量技术总结 PAGE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晋城煤业集团寺河矿扩区(原潘—井田)西北部 瓦斯抽放工程井区域三维地震勘探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测测绘院 二○○七年四月 第一章概况 一、勘探区位置 寺河矿井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60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晋城市沁水县管辖。本次三维地震勘探在潘庄精查(一号井田)西北部,面积4.96km 地 点 勘探范围(部定3度带) 面积(km2) 成 庄 矿 西 采 区 B. X:3946777.209 Y:501500.000 4.96 C. X:3947426.241 Y:501500.000 D. X:3947400.000 Y:502546.286 E. X:3948600.388 Y:502544.622 F. X:3948600.000 Y:504900.000 H. X:3946777.209 Y:504900.000 二、勘探区交通 候(马)~月(山)铁路从本区西部外围通过,高平至沁水的公路从勘探区东北的端氏镇通过,往西可达候马、临汾,高平至阳城的公路从本区西部外围通过。村间有简易公路。见图1-1。 三、自然地理 勘探区内以低山、丘陵为主,润城—端氏一级公路从勘探区西界穿过,地形总体东北高,西南低,起伏不大,最高点在北部上马山,桩号为1770-2820标高为792.482m,最低点在西南部,桩号为10-20标高为552.275m,最大高差240.207m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3℃,最高37.3℃,最低-18℃ 图1-1 交通位置图 图1-1 交通位置图 第二章 工程量 本区布设E级GPS点33个,施工布置共计12束线。其中,炮点5832个,检波点18336个,补加密炮点251个,共计测点24419个。 第三章 测量工作 一、作业依据 根据本区地震勘探要求及工程测量踏勘、施测要求,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3o带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112o30′,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作业依据: 《煤炭资源勘探工程测量规程》(煤炭工业部1987);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国家技术监督局2001); 二、施工方案 本勘探区内的控制点是采用国家四等控点。根据有关的规程、规范再布设33个E级GPS点,以满足勘探区的首级控制要求。 采用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绘制的地形地质图,采用1954年北京座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10m, 1. GPS网测量 根据规范要求,结合本测区的实际地形情况,布设了33个E级GPS控制点。 (1)布网原则 ① 点位应均匀分布,平均边长500m左右。 ② 通视边长不大于1km,且至少要有二个通视方向,以便于低等级点的加密。 ③ 点位尽量选在了测区边缘上,以准确模拟本区大地水准面。 (2)选点与埋石 选点和埋石严格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点位选在土质坚实、交通便利、作业安全、易于保存的地方。避开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及大面积水域,且场内没有仰角大于15o的障碍物。 (3)GPS点的施测 三、 测量人员及使用仪器 技术人员 测量负责1人,测量员9人。 使用仪器 (1)、 易测E640型静态GPS接收机三台。 (2)、中海达GPS接收机三台。 (3)、托普康332N全站仪三台。 四、控制测量 起算数据:由我院提供的三个D级GPS点三个作为本次测量的起算数据。根据测区情况本区共布设E级GPS点33个。 1、技术指标 a、GPS网各每测段同步观测时间≥40分钟 b、卫星数≥4颗 c、采样间隔15秒 d、卫星高度角≥15度 e、精度因子PDOP≤4 2、施测精度 已知点检验:以窦山、上马山、中庄岭为起算点 △X △Y △H 岭西(二) -0.085m -0.078m -0.043 m 沟西 0.2m -0.016m -0.162 m 桐树庄 0.01m -0.064m -0.035 m GPS测量精度:基线最弱边A24—A26,平距253.597m相对中误差1:41837,高程最大中误差A17△H=0.0069m,平面最大中误差A19△=0.011m, 符合规范要求。 五、施工期及完成工程量 测量外业施工时间:从07年元月二十八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八日完成历时三个月。 束数:12束,检波线数:52条,炮线数:96条,检波点、炮点总数:24168个,补测变关炮点251个,合计24419个。 六、炮点、检波点测量 根据GPS控制点,充分利用全站仪的放样功能,按设计座标精确放样出每个炮点及检波点的位置,个别困难地方

文档评论(0)

zjq1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