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心畬的书法艺术及书法观念张铁华.pdfVIP

溥心畬的书法艺术及书法观念张铁华.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溥心 的书法艺术及书法观念 畬 □ 张铁华 作为满清旧王孙的溥心畬,自幼受过良 一、溥心 的学书历程 或者可以说,在晚清时期,重碑和重帖的思想 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精于诗书画,有“三绝”之 溥心畬生于晚清,入民国时16岁。对于晚 是并存的,人们对于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 誉,而溥氏最为世人关注的却是其绘画艺术。 清书风的总体风貌,人们一般认为是碑学大 二选一的关系。就溥心畬的学书经历而言,由 对于溥氏的书法,人们的关注似乎远没有对其 盛,帖学衰微。这个观念之所以得到后世很多 于家藏历代法帖丰富,自不会有普通习书人之 绘画关注那样多,事实上,溥氏于书法所下功 人的认同,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康有为的 “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⑤的 夫远远多于绘画。 政治影响及其论书著作《广艺舟双楫》中尊碑 无奈。然而个人究竟不可脱离时代而存在,时 启功认为“心 先生的书法功力,平心而 代的潮流对他还是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这主 畬 贬帖观念的广泛传播。康氏认为“迄于咸、同, 论,比他画法功力要深许多”,不仅如此,启 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 要表现在他对非名家书法以及篆隶书法的态 先生还认为溥氏“画的成就天分多,书的成就 写魏体,盖俗尚成矣”③。《广艺舟双楫》成书 度,“汉魏西晋器物之铭,瓦当文字,皆当时工 人力多”,“他的绘画造诣,实在是天资所成, 于1890年,其所言的碑学盛况并不完全符合事 匠所书,后世士大夫终不能及。岂篆隶法度未 或者说天资远在功力之上,甚至竟可以说:先 实。举例而言,湖南书家杨钧在12岁时(1892) 失其传,非碑尽中郎,铭皆仲将也”⑥。溥氏在 生对画艺并没用过多少苦功”①。那么事实是 得到北朝造像书法拓片二三张,目为奇宝,朝 自述学书过程的时候,每每自言“初写篆隶”、 否如此?对这个问题,我们应注意所谓的“功 夕临摹,然而“其时尚重科名,人人痛骂,谓为 “始学篆隶”,对许慎《说文解字》也极为重 夫”,有“直接功夫”和“间接功夫”之别,也 自弃之道”④,可见碑学思想虽然在晚清时期 视,视说文学为治经学必不可少的学问基础, 就是“画内功”和“画外功”之别。虽然溥心 改变了帖学独尊的面貌,却并没有如某些论者 并著有《秦汉瓦当文字考》、《陶文释义》、《吉 畬于绘画所下的直接功夫不多,但不可忽视的 所云“碑学一统天下”,完全主宰了当时的书 金考文》、《汉碑集解》。在《寒玉堂书法论》 是,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对书法的精研以及颇 法风尚。不仅如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还 中,溥氏认为“魏晋以降,字在取势,非若三代 不平顺的人生经历,皆是促成其卓越画艺的 是帖学思想深入人心,帖学仍然占主流地位。 秦汉,醇古天成,无事工巧”⑦,眼光不可谓不 外缘。那么,从这个角度看,溥心畬对绘画所 独到。虽然溥氏对于帖学自身存在的问题也进 下的功夫,也不可谓不多了。溥心畬在回答学 行了若干反思,希望通过篆隶之法予以弥补, 生关于如何学画的提问时,曾多次提到要重视 然而在书法实践方面,却又认为“习篆,取其匀 学问、诗文和书法,溥氏画论中更是反复提及 圆。习隶,得其转折藏敛”⑧,很明显,这依然 书法尤其是笔法的重要性,其《自述》也提到 是以帖派的审美眼光对篆隶之法所作的取舍。 “以书法作画,画自易工”②。对于书画两门 具体到溥氏个人的书法创作,则是篆隶平平, 艺术之间的关系,自古有“书画同源”之说, 大楷作品中略有些许碑学的意味,其书法之得 历史上也不乏早年精研书法、中晚年介入绘事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