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应用] 1. 支气管哮喘: 预防用药、轻症, 口服、肌肉、皮下 ???2. 鼻塞:0.5%-1% ???3. 防治低血压状态:麻醉引起 ???4.??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 [不良反应] 不安、失眠、可用镇静 催眠药对抗。 [禁忌症]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甲亢 第四节??β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喘息定) 激活β1β2 受体 属于儿茶酚胺类, 为人工合成品。 [体内过程] 给药方法:气雾剂、舌下含服 ①口服在肠粘膜与硫酸结合而失效 ②代谢:COMT,较少被MAO代谢 药 理 作 用 心脏=肾上腺素 血管:兴奋β2骨骼肌血管扩张 血压:收缩压 舒张压 支气管扩张:兴奋 β2受体 ,抑制组胺释放 代谢:兴奋α1 、β2,糖代谢增加,血糖升高 兴奋 α2、β1、β3 脂肪分解,游离脂肪酸 【临床应用】 ? 1.心脏骤停和房室传导组滞 用于溺水、电击、手术意外及药物中毒等所引起的心脏骤停。也可用治疗I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2.支气管哮喘 采用气雾吸入或舌下,能迅速控制急性发作。 3.感染中毒性休克:低排高阻型 [不良反应] 心悸、头痛、注意控制心率。剂量过大,可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 [禁忌症] 冠心病、心肌炎、甲亢。 多巴酚丁胺 ??? 口服无效,一般静滴给药。选择性激动β1受体而兴奋心脏,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而对心率影响不大.t1/2约2分钟。 主要用于治疗心肌梗塞并发心功能不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增加心输出量及继发使尿量增加。当滴速过快或浓度过高,可引起心率加快或房室传导加快,少数出现心悸,偶可见心律失常。对房颤病人应禁用。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不良反应和药疗监护须知】 ??? 不良反应是因浓度过高,药液外漏,静滴时间过长等引起局部血管强烈收缩,局部缺血坏死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 1.作静脉穿刺时药液勿外溢,以免引起组织坏死。静滴时间不能过长,浓度不应过高,观察给药部位有无水肿、变白等缺血表现,必要时需及时更换注射部位。选用大而弹性好的血管。禁用手部或关节周围的血管。 2.严格控制点滴速度,以收缩压维持在90mmHg(12kPa)为宜。约每分钟滴人4-8ug,极量为25ug/min。用药过程中,监视血压及尿量、末梢循环状态(皮肤温度、颜色,特别是耳轮、嘴唇、甲床等的色泽),保持尿量大于25ml/h时。? 3.每隔一小时观察一次注射部位,出现局部水肿、皮肤苍白应立即热敷,并酌情用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对抗。静滴结束后,注意观察突然停药引起的血压下降。 【不良反应的处理 】 1.?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普鲁卡因+酚妥拉明 2.?急性肾衰:肾血管收缩,少尿、无尿、肾实质损害,保持尿量25ml/小时 【禁忌症】 高血压,动脉硬化,器质性心脏病;少尿、无尿、微循环障碍等。 间羟胺(阿拉明) 特点:非儿茶酚胺,性质稳定,作用持久, 不易被COMT和MAO破坏。为人工合成品。 作用: ① 直接作用:以α1受体为主,对β受体 作用弱。 ② 间接作用:经摄取1进入囊泡 NA释放 临床应用: 1 .替代NA用于 休克早期 2.手术后或脊椎麻醉时引起的低血压或休克 特点:作用缓和而持久,对心脏及肾血管 作用弱,不易引起心律失常及少尿 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新福林) (Phenylephrine, neosynephrine) 化学结构:非儿茶酚胺类 作用:主要兴奋α1受体。 临床应用: 1.抗休克,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基本作用同间羟胺,静脉或肌肉注射 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 1%-2.5% 滴眼,扩瞳,查眼底(适合于45+人)机理? 优点:作用小于阿托品,维持短, 少眼内压升高和调节麻痹, 第二节 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 (Adrenaline , epinephrine) 来源: 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分泌,先合成 去甲肾上腺素 苯乙胺 N-甲基转移酶 肾上腺素 药用品:家畜肾上腺提取,人工合成。 体内过程: ??? 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分解,在中性及碱性液中迅速被氧化呈粉红色或棕色而失效。口服可被破坏不能起效。 皮下注射因收缩血管而吸收慢,作用可维持1小时左右。肌注可扩张骨骼肌血管吸收迅速,作用可维持10-30分钟。静注立即生效,作用仅维持数分钟。 吸收后可被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及单胺氧化酶(MA0)灭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