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生物学三生物催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生物催化剂在有机酸领域的应用 L-苹果酸 (水合酶) L-苹果酸目前稳定在年产500吨左右,是国际上的主要生产厂,其生产成本低于化学合成的DL-苹果酸; L-酒石酸 (水解酶) L(+)-酒石酸2000年年产近3000吨,是国际上唯一的应用酶工程技术生产该产品的国家。 5.生物催化剂在饲料添加剂领域的应用 D-泛酸 ( D-泛酸内酯水解酶) 以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为催化剂,水解拆分得到光学纯的D-泛解酸内酯,成功地用于D-泛酸钙及D-泛醇的生产,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6. 生物催化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聚丙烯酰胺前体的制备:丙烯酰胺(腈水解酶) 以人工筛选的腈水解酶为催化剂,在酶法将丙烯腈转化为丙烯酰胺的生产中已获得了巨大成功,已形成了万吨的生产规模; 高吸水性、可降解材料的制备:聚谷氨酸(转肽酶) 通过具有高活性转肽酶的菌株筛选,可将廉价的L-谷氨酸转化为尼龙类高聚物,作为一种可完全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良的吸水性(2000倍); 7.生物催化在轻工和日化工业的应用 淀粉酶:水解淀粉和糖源类化合物的总称 酶目前国内最大的酶制剂产业,用于葡萄糖制备和淀粉降解; 葡萄糖异构酶:果葡糖浆生产 国内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产业; 蛋白酶:水解肽键的酶,有酸性、中性和碱性蛋白酶   用于皮革加工,纺织行业,洗涤行业; 脂肪酶:水解酯键的酶总称 目前酶最大的用途在洗涤助剂上、但更多的来源于进口。 发展前景与展望 2 3 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和污染少等特点,生物催化已经和化学方法一样,被大量应用于药物的研究开发。 但生物催化剂由于具有热稳定性差、易受pH影响、有机溶剂耐受性差等缺点,限制了生物催化剂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不过随着新的生物技术,如定向进化等的出现,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催化剂进行改造优化已成为现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催化一定能在制药工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给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生物催化的广泛应用,将会给人们提供性能更佳的材料和能源。以可再生的生物原料为基础的生物生产过程,将逐步取代石化原料生产过程,必将成为21世纪化工生产的主体,从而实现绿色化工、绿色生产的目标 。 THE END OF CHAP 3 !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Prof. Dr. J.T. Liu 化学生物学 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Prof. Dr. J.T. Liu 化学生物学 可编辑 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Prof. Dr. J.T. Liu 化学生物学 可编辑 第三章 生物催化 Chapter 3. Biocatalysis 第四次课 Contents 生物催化的概述 1 生物催化的作用机制 2 生物催化的应用 3 发展前景与展望 4 生物催化的定义 生物催化( biocatalysis )是利用生物催化剂(主要是酶或微生物)来改变(通常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作用。 WHAT IS biocatalysis? 什么是生物催化? 生物催化的产生与发展 远古时代 酒的酝酿 饴糖的制作 豆类做酱 酵母发酵的产物,是细胞内酶作用的结果 在霉菌蛋白酶作用下,豆类蛋白质水解得豆酱和豆鼓,压榨后制得酱油 用麦曲含有的淀粉酶 将淀粉降解为麦芽糖 生物催化的产生与发展 1857年 Pasteur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细胞活动的结果。 1897年 Buchner兄弟证明不含细胞的酵母汁也能进行乙醇发酵。 1926年 Sumner首次从刀豆中提出脲酶结晶。 生物催化的产生与发展 1930年 Northrop等得到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的结晶。Sumner证明了酶是蛋白质。 J.B.Sumner J.H.Northrop 生物催化的产生与发展 某些RNA有催化活性( ribozyme,核酶) Thomas Cech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USA Sidney Altman 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 USA 2人共同获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 生物催化剂的来源 目前,少数生物催化剂是从动物肝脏或植物中提取的,多数来自于微生物细胞。除真核生物和单细胞酵母外,原核微生物是生物催化剂的主要来源。 生物催化剂的分类 克隆酶、遗传修饰酶蛋白质工程新酶 …… 生物催化剂 Biocatalyst 蛋白质类: Enzy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