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总论脊髓.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经系统总论 神经系统是人体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系统,它是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而获得的,在体内起主导作用。其组成包括脑、脊髓以及附于脑和脊髓的周围神经。其功能: 1 、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 个有机的整体。 2 、维持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统一。 神经系统的研究和观察方法 1 传统的组织染色技术 如Glogi银浸染法、Nissl法等 可以了解各种神经元的形态 2 神经通路追踪技术 辣根过氧化物酶追踪法 3 化学方法 如诱发荧光法、组织化学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等 4 放射自显影技术 5 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原位杂交、印迹技术 普通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二)常见损伤表现 1、脊髓全横断 2、脊髓半横断 伤侧平面以下位置觉、振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同侧肢体硬瘫,损伤平面以下的对侧身体痛、温觉丧失。即Brown-Sequard syndrome (布朗-色夸综合征) 3、脊髓前角损伤 4、中央灰质周围病变 如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等侵犯了白质前连合,出现相应部位的痛、温觉丧失,(阻断了脊髓丘脑束的交叉纤维)而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良好(薄、楔束完好) 称感觉分离 再 见 板层Ⅰ~Ⅳ:相当于后角头,主要接受痛、温、触、压觉冲动。 板层Ⅴ~Ⅵ:相当于后角颈和基底部,主要接受本体感觉冲动。 板层Ⅶ:占中间带的大部,与内脏感觉和内脏运动有关。中间内侧核接受内脏感觉纤维,中间外侧核为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组成,在S2-4此处为骶副交感核。 板层Ⅷ:位于前角底部,由中间神经元组成,接受下行纤维、邻近的板层纤维,发出纤维影响两侧的运动神经元。 板层Ⅸ:位于前角最腹侧,由α—运动、γ—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组成,发出纤维随脊神经支配骨骼肌。 板层Ⅹ:位于中央管周围,为后根某些纤维终止处。 (二)白质 White matter 经脊髓颈膨大横断面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纤维束 长纤维束 短固有束 1.固有束 Proper tract 起止均在脊髓,完成脊髓节内和节间反射。 固有束 位于灰质周围。 2.上行纤维束 Ascending tracts ( 1 )薄束和楔束 ? Fasciculus gracilis cuneatus ( 2 )脊髓丘脑束? Spinothalamic tract ( 3 )脊髓小脑束 Spinocerebellar tract 薄束和楔束 Fasciculus gracilis cuneatus 薄束 T5以下 楔束 T4以上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 位于脊髓后索。 上升至延髓后分别止薄束核和楔束核。 脊髓丘脑束 Spinothalamic tract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位于前索和外侧索。 起于后角固有核,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后在对侧的侧索和前索上升,止于丘脑。 传导对侧痛温粗触觉。 背外侧束 Lissauer tract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前、后束 将下肢和躯干下部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冲动上传至小脑,经锥体外系调节运动。 位于外侧索。 后束起自胸核,至小脑皮质;前束起自Ⅴ~Ⅶ,至对侧小脑皮质。 Anterior posterior spinocerebellar tract 3.下行纤维束 ( 1 )皮质脊髓束 ( 6 )内侧纵束 ( 2 )红核脊髓束 ( 3 )前庭脊髓束 ( 4 )网状脊髓束 ( 5 )顶盖脊髓束 锥体外系 锥体系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Descending tracts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束 Corticospinal tract 侧束:起于对侧皮质,在延髓交叉,行于侧索,终于同侧脊髓前角,管理同侧上下肢肌。 前束:起于同侧皮质,行于前索,终于双侧中胸髓前角,管理双侧躯干肌。 ? 前庭脊髓束 内侧纵束 来自同侧前庭核,兴奋躯干和肢体的伸肌运动神经元,调节身体的平衡。 来自前庭神经核等,协调眼球和头颈部的运动。 前庭脊髓束: 内侧纵束: 来自对侧红核,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 红核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来自同侧脑干网状结构,主要控制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 顶盖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Tectospinal tract 起自对侧中脑上丘,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 脊髓纤维束内的纤维配布规律 C T 楔束 L S 薄束 C S 皮质脊髓侧束 S C 脊髓丘脑束 肿瘤位置不同,症状首先出现的位置不同。 三、脊髓功能和损伤表现 1.传导功能 它可以将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各种刺激传导到脑 2.反射功能 可分为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 (一)功能 * * 神经总论 脊髓 范 锡 印 新乡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Huma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