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编号
2016070122F
研究类型
理论研究
分类号
D92
学士学位论文
Bachelor’s Thesis
论文题目
论习惯在民商事法律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姓名
陈翔
学号
2012107010122
所在院系
美术学院
学科专业名称
美术学(辅修法学)
导师及职称
汪火良 副教授
论文答辩时间
2016年5月21日
学士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中文题目:论习惯在民商事法律中的地位与作用
外文题目: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ory used i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学生姓名
陈翔
学生学号
2012107010122
院系专业
美术学院美术学
学生班级
1201
学 生 承 诺
我承诺在学士学位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本人学士学位论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和引用外,均为本人观点,不存在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的情况。如有违规行为,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承诺
我承诺在指导学生学士学位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经过本人核查,该生学士学位论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和引用外,均为该生本人观点,不存在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的现象。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录 TOC \o 1-3 \h \z \u
一、习惯与习惯法的区分 1
(一)习惯的定义 1
(二)习惯的作用 1
(三)习惯法的定义 2
二、习惯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意义 2
(一)有助于体现公序良俗 2
(二)有助于法律内化民族精神 3
三、习惯在民商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
(一)弥补法律的局限性 3
(二)保障法律的实施 4
(三)与我国国情相容 5
四、习惯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5
(一)司法解释确认 5
(二)判例的使用 5
(三)习惯引入法律 6
参考文献 9
致谢
论习惯在民商事法律中的地位与作用
陈翔 (导师:汪火良)
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中国 黄石 435002
摘要:习惯在民事法律当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为民法典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它有不合目的性、滞后性等问题, 然而习惯的一些特征例如地域性、广泛性、非正式性正好与民法典相互弥补,所以习惯必然成为民法的渊源。在司法实践中, 作为证明对象存在的习惯应当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来看待, 由主张援引某习惯的当事人负责举证, 释明权应当属于法官所有。本文基于习惯在我国民事立法、司法中的现实状况, 并进而探讨习惯在我国民法体系中的应有地位。
关键词:习惯,民法,地位与作用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theory used i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Chen Xiang (Tutor: Wang Huo Liang)
Academy of Fine Arts,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China,435002
Abstract: Customary, which has its special status and effect in the Civil Code because of the own feature of the Civil Code, the vague aim of the Civil Code and the lags of the Civil Code .Although some features of the custom such as regional, broad , and informal, which i believe can be complementary with the Civil Code. Its why the customary became one of sources of civil law. In judicial practice, we should regard customary that proves the existence of the object as a special behavior. The party who advocate to reference a habit are responsible for quoting the burde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