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区蝇类的监测调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深圳市龙岗区2009年蝇、蠊类监测报告 韩宁 余思彩 深圳市龙岗区卫生监督所,广东 深圳 518172 【摘要】目的 为掌握龙岗区蝇、蠊类密度和种类及防治肠道传染病提供生态依据。 方法 采用黏捕法对龙岗区进行蝇、蠊类的密度、种属监测调查。结果 2009年共布放黏蝇条623条,捕蝇570只,蝇平均密度为0.91只/(条·d);在居民区、餐饮店、旅馆等生境共布放蟑螂屋868个,捕获蜚蠊1037只,平均密度为1.19只/盒。家蝇和德国小蠊分别是蝇和蠊类的优势种类,分别占捕捉数量的85.09%(485/570)和96.72%(1002/1037)。结论 龙岗区蝇、蠊类的密度较高,具有潜在的肠道疾病传播风险,并可能骚扰人类的生活。 【关键词】蝇;蠊类;传播介质;肠道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R183.5;R184.3 文献标识码:B 蝇和蠊类是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有害生物,它们与人类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但可以骚扰人的生活,也可以机械携带痢疾、伤寒、脊髓灰质炎、肝炎等多种传染病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蝇和蠊类的密度和种类,更好地控制由蝇和蠊类所引起的各种传染病的流行,龙岗区2009年组织了对蝇和蠊类的监测工作,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地点的选择 选择平湖、布吉、坂田、坪山、龙岗等十个街道进行监测,共对50个社区的427个餐饮点、275个居民监测点和160个宾馆监测点等现场进行了监测,具体街道和社区见表1。 , 表1 龙岗区2009年蝇和蠊类监测点分布情况 时间 街道 监测社区地点 3月12~13日 平湖街道 上古木社区,新南社区,禾花社区,良安田社区和辅城坳社区 4月16~17日 坂田街道 雪象花园,四季花城,杨美社区,万科城,大同社区 5月15~16日 布吉街道 长龙社区,金排社区,南三社区,大芬社区,布吉社区 6月25~26日  坪山街道 高斯特社区,墟镇片社区,石井社区,沙湖碧岭社区,大工业区 7月9~10日 龙岗街道 龙东社区、南约社区、南联社区、龙岗社区、龙岗墟区 8月7~8日 龙城街道 天健社区、紫薇社区、爱联社区、龙红格社区、龙西区 9月17~18日 横岗街道 水晶之城、人工湖、塘坑新村、新亚洲花园、隆盛花园 10月14~16日 葵涌街道 葵丰社区、葵新社区、葵涌社区、三溪社区、土洋社区 11月12~13日 12月16~17日 坑梓街道 坪地街道 金沙社区、老坑社区、坑梓社区、沙田社区、秀新居委会 坪东、坪西、年丰、六联、中心五个社区 1.2 监测方法 按照GB/T 23796-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和GB/T 23795-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方法中的黏捕法进行监测,蝇类监测用统一规格的黏蝇带用黏捕法进行。每户居民、旅馆每间房间和餐饮店各使用黏蝇带2条,每个市场使用黏蝇带10条。监测从09:00~10:00时开始,于设定的调查点内悬挂24h,第2天09:00~10:00时将黏蝇带收回,阳性的黏蝇带须注明编号,带回实验室于冰箱内冷冻30min后鉴定种类,计数并计算蝇类密度指数。并鉴别、统计其种类、数目,计算出密度。 蠊类监测采用黏捕法,统一使用成品蟑螂屋,于每个监测点按照餐饮店厨房3个、大厅2个,宾馆旅店标准间每间2个,每户居民厨房1个,大厅或卧室1个放置蟑螂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每次放置24h。捕获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别,记录其数量、种属、性别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蟑螂密度和侵害率计算。 1.3 密度计算公式 蝇类密度指数=黏住的蝇类的总数/黏蝇条总数[单位:只/(条·d)] 蟑螂密度(只/张)=捕获蟑螂总数(只)/回收的蟑螂屋总数(张) 侵害率(%)=阳性蟑螂屋总数/回收的蟑螂屋总数×100% 1.4 监测时间 2009年3~12月,每月中旬监测1次。 2 结 果 2.1 各街道蝇类密度和种类监测结果 在居民区、餐饮店、旅馆等生境进行蜚蠊蝇类监测,共回收黏蝇条623条,捕获蝇类570只,平均密度为0.91只/条·d. 捕获蝇类经鉴定隶属4科5属7种,其名录如下。 花蝇科 Anthomyiinae 花蝇属 Anthomyia 横带花蝇 Anthomyia illocata Walker,1856 蝇科 Muscidae 家蝇属Musca Linnaeus,1758 家蝇 Musca domestica Linnaeus,1758 市蝇 Musca sorbens Wiedemann,1830 丽蝇科 Calliphordae 金蝇属 Chrysomya Robineau-Desvoidy,1830 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