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中的真情呐喊——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歌解读.docVIP

痛苦中的真情呐喊——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歌解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痛苦中的真情呐喊——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歌解读 2010年第1期山东教育学院总第137期 痛苦中的真情呐喊 —— 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歌解读 肖之芳 (山东艺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艾米莉狄拿森,是美国最富传奇性的女诗人.她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声大作.艾米莉.狄金森终身未嫁,其爱 情生活的失意,带给她巨大的痛苦,但诗人追求爱的永恒信念始终不渝,对爱的专注与真诚在其诗作中处处可见.艾米莉?狄 金森的爱情诗描绘各种爱情生活体验,细致入微,蕴涵丰富,激情澎湃.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爱情诗;真情;痛苦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16(2010)01—0024—04 艾米莉?狄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是美 国文学史上一颗奇光异彩的明星,她被公认为AmericaS greatestwomanpoet…【】 ,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 驱之一.她的诗歌不循章法,内容广阔,意象奇特,语言简 朴,韵律多变,以其独来独往的姿态为美国诗坛树立了新的 里程碑. 《圣经》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创作的源泉.清教主 义和超验主义两种哲学思想对狄金森的交互困扰,渗透在 她对生活和世界的沉思冥想中.艾米莉?狄金森以清新洗 练的笔触,抒写了许多关于自然,爱情,死亡和宗教等诸多 主题的诗歌.其爱情诗创作坦率,从容,在诗坛独树一帜. 艾米莉?狄金森是当时美国诗坛上惟一敢于坦率从事 爱情诗创作的女诗人.她的爱情诗蕴涵丰富,细致描绘了 各种爱情生活体验.表面看似平静,冷漠,而内心却热情似 火,感情汹涌,爱意缠绵.其诗情有甜而不腻的喜悦,炽而 蕴藉的吐露,苦而不酸的沉痛,绵而难绝的长恨.有批评家 说:从来没有一位涉世不深的人能如此强烈地感受痛苦 与欢乐,很少人能像她那样了解爱情和死亡而又存活下 来.[](姗) 在艾米莉?狄金森的一生中,曾经有几位男性虽未走 进她的生活,却给了她极大的鼓励和帮助.艾米莉?狄金 森与这些男性的交往,大多是在纸上进行的.第一个走 近狄金森的男性是长她15岁的本杰明?纽顿(Benjamin Newton),她父亲的学徒,这位男性是把年轻的狄金森引向 诗歌创作道路的重要人物.纽顿与狄金森的父亲共事两 年,与狄金森的家人来往密切.纽顿长狄金森九岁,思想非 常活跃,常常指导狄金森读什么样的书,欣赏什么样的作 家,教她如何欣赏文学,怎样观察世界,如何认识自然等. 他还把爱默生的《诗集》和勃朗蒂姐妹的作品介绍给狄金 森.纽顿唤醒了狄金森对精神独立的渴望以及对文学的热 收稿日期:2009—12—06 作者简介:肖之芳(1971一),女,山东平阴人,讲师. 爱,她把纽顿看作是自己的兄长和教师,称他为教我不朽 的朋友(afriend,whotaughtmeImmortality).狄金森与纽 顿的交往一直持续了许多年,1853年3月24日,年仅32岁 的纽顿去世,狄金森失去了文学道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 在纽顿死后一年,狄金森又认识了查尔斯?沃德华兹 (CharlesWadsworth),这一位是她父亲的老朋友,是一位牧 师,也是一位莎士比亚的狂热爱好者.相识不久,狄金森便 把沃德华兹看作自己的红尘知己(dearestearthly friend),给了她莫大的安慰,并在诗中把他描述成自己 想象中的lover.但是,沃德华兹是一个有妇之夫,暗恋 上有妇之夫使得狄金森内心十分矛盾.每念及此,狄金森 便有一种负罪感,但暗恋之情却难以割舍.1862年,沃德 华兹远离狄金森的驻地去了旧金山.听到这一消息,狄金 森陷入了绝望之中,这以后的一年多她谢绝会客,闭门写 诗,几乎每天一诗,句句都是痛苦的呼唤.这段时间也是她 诗作的多产期,诗中表现了对爱慕之人沃德华兹深深的依 恋和因其远离引起的绝望和痛苦.后来,她又通过《大西 洋月刊》结识了批评家汤姆斯?希金森(ThomasHiggin— SOI1),希金森十分欣赏狄金森的才华,觉得她非常独特.他 们经常通信,交流各自对文学的看法.与希金森的书信来 往曾给诗人孤独的岁月带来无限欢乐.狄金森这段感情经 历,既有友情的因素,又有爱慕的成分.狄金森去世后,有 人问她哥哥有关狄金森的爱情情况,她哥哥说:她有数次 曾倾心于异性.她曾经以自己的方式,几次坠人情 网.. 艾米莉?狄金森终身未嫁,后半生杜绝一切社会来往, 过着隐居的生活,诗人把自己称作QueenofCalvary,被人 们称为阿姆斯特的修女.生前仅有七首诗(又说八首或 十首)发表,近1800首自成一体的诗和大量书信只是在其 身后才被人整理出来.但其创作的爱情诗却为数不少,有 总第137期山东教育学院?25? 300多首,直接写爱,爱与某人,所爱和爱人的诗 篇,就有123首.她将爱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