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概述
子囊菌共有2720属,约28600 spp.,是真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子囊菌分布广泛,大多为陆生,包括腐生、寄生和共生的种类。其中有些可以引起植物的病害,常引起斑点、炭疽、溃疡、腐烂等症状。有些寄生程度很高,如白粉菌。
子囊菌亚门的主要特点:有性生殖产生子囊(ascus) ,子囊中产生子囊孢子(ascospore) 。但在形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上均有差异。
如在生活史上可明显区分为两个阶段: 有性阶段(sexual stage)和无性阶段(asexual stage)。在发育阶段上有完全时期(perfect stage)、不完全时期(imperfect stage);在性状表现上有有性态(teleomorph)、无性态(anamorph)。 ;二、子囊菌亚门真菌的形态特点
(一)营养体
具发达多细胞的菌丝体,有隔膜。菌丝体的主要时期是单倍的。绝大多数有菌丝的种类是菌丝深入到寄主体内吸收营养(即是内生性的),少数是外生性的,利用吸器深入到寄主体内。
少数子囊菌菌丝体不发达,甚至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二)子囊的无性繁殖 ;(三)子囊菌的有性生殖
1、子囊与子囊孢子的形成过程
产囊体 产囊丝 产囊丝钩 双核分裂
子囊母细胞 核配(2N) 幼子囊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子囊孢子(N) ;子囊与子囊孢子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B——F是双核阶段;G是二倍体阶段;H——J是单倍体阶段;雄器 antheridium
产囊体 ascogonium
子囊ascogonoushypha
子囊丝钩 ascus hook croziers
2——7为双核阶段;8——10为二倍体阶段;11、12为单倍体阶段。;?子囊(ascus)
子囊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或棒状。子囊壁有的单层壁,有的双层壁,有的囊壁成熟后溶解,有的不溶,有的子囊顶有孔口,有的无孔口。子囊着生有的单个散生,有的多个并列,有的丛生。子囊之间的有的有侧丝。
?子囊孢子(ascospore)
形态多种多样,圆形,椭圆形,丝状,单胞,双胞,多胞,无色或有色。在子囊内排列的有散生,单列,双列,并列,螺旋形排列。 ;2、子囊的类型:
原壁子囊(prototunicate):具有一层很薄的囊膜,子囊孢子通过囊壁的破裂或消解释放。
单壁子囊(unitunicate):囊膜单层,子囊孢子通过囊顶部小孔、狭缝或囊盖而主动释放。
双壁子囊(bitunicate):囊壁双层,外层称为子囊外壁,内层称为子囊内壁。释放孢子时外壁因无弹性而保持原位,内壁因有较大的弹性而常超出外壁顶端。 ;3、子囊果(ascocarp);⑵子囊壳(perithecium):
由疏松的菌丝体或从子座产生,具明确的子囊壳壁。子囊壳形状:呈球形、梨形至烧瓶形,有颈部和孔口;质地:有的肉质、革质或炭质;色泽:鲜色或黑色,着生:表生或埋生。子囊结构:单层壁,顶端有不同结构;形状:棍棒形或圆柱形,着生:束生、周生或平行排列于子囊壳内,有侧丝或侧丝早期消解。;⑶子囊座(ascostroma):
子囊周围无真正的子囊果壁,而是单独或成束地生长在单腔或多腔的子座内。子囊座呈子囊壳状或子囊盘状,有些含单腔的子囊座顶端有溶化的假孔口,外形很像子囊壳称为假囊壳(pseudothecium)。假囊壳通常暗色,少数鲜色。子囊座内的子囊双层壁,有假侧丝或无,子囊孢子通常有隔膜。;⑷子囊盘(apothecium):
典型的呈盘状或杯状,上部敞开,子囊排列成子实层。 ;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三、子囊菌亚门的分类;四、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主要特征:菌丝细胞均含双核,由产囊细胞形成子囊,子囊裸生,无包被,全部是寄生菌。
一科,外囊菌科,一属,外囊菌属(Taphrina)
1、特点:
无子囊果,子囊由双核菌丝直接产生,在寄主的角质层下排列呈栅栏状,子囊长圆筒形。为寄主的强寄生菌,不能人工培养,引起寄主的肿大、缩叶、囊果和丛枝等畸形症状。代表病害:桃树缩叶病(Taphrina deformans)。
2、菌体形态:
具有发达的菌丝体,每个细胞都具有双核。依靠双核菌丝在寄主的细胞间隙扩展,寄生性强,但不产生吸器。;3、有性生殖:
由双核菌丝形成膨大的菌丝,其每一个细胞称为产囊细胞,形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