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钼矿床成矿机制——来自流体包裹体和He-Ar同位素的证据* 注:
* 注:本文为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 K1314)、地质大调查项目(编号 121201130936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资助的成果。
作者简介:周振华,男,1981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主要从事矿床学研究。Email: zhzhou@。
周振华1),车合伟2),欧阳荷根1),马星华1)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内容提要:白乃庙铜-金-钼矿是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一个重要矿床,其矿化特征既显示斑岩型蚀变特征,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后期造山作用改造的特点。本次研究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和气液相色谱分析揭示其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低盐度的CO2 (CO)-H2O-CH4 (C2H2+C2H4)-NaCl-CaCl2体系,流体混合作用和CO2逃逸为成矿主要因素。富还原性流体的存在可能促使气相流体携带大量的Cu、Au等成矿元素迁移至较远点的白乃庙群地层,沿着片理或裂隙沉淀成矿。对不同成矿阶段矿石中黄铁矿的He-Ar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显示白乃庙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在0.06~0.71 Ra之间,40Ar/36Ar比值为375.5~1436.3,指示成矿体系由不同性质和组成的两个端元流体混合而成,即混入了类似于MORB型地幔端元的高温高盐度流体和富含地壳放射成因氦但具有空气氩同位素组成特征的低温大气降水。白乃庙矿床属受后期造山作用改造的斑岩型铜-金-钼矿床,形成于古亚洲洋板块持续向南俯冲背景。
关键词:He-Ar同位素;还原性流体;叠加改造;白乃庙铜-金-钼矿床;内蒙古
白乃庙铜-金-钼矿床是华北北缘中段一个重要矿床,由于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阶段(Shao Ji’an,1991;Nie Fengjun et al.,1993),成矿作用也表现出一些特殊现象,其矿化特征既显示斑岩型蚀变特征,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后期造山作用改造的特点。尽管前人对该矿床开展了大量的矿床地质特征(Wu Ganguo et al.,1989;Li Jinwen et al.,2007)、地球化学(Nie Fengjun et al.,1994,1995;Zhao Yun et al.,2014)、成矿流体(Li Wenbo et al.,2007)、成岩成矿时代(Nie Fengjun et al.,1990;Li Wenbo et al.,2008;Li et al., 2012; Zhao Yun et al.,2013;Feng Xiaoxi et al.,2014;Li Junjian et al.,2015)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关于矿床的成因仍存在较大分歧,主要观点集中在:(1)海底喷流沉积(变质)型(Nie Fengjun et al.,1993);(2)斑岩-火山热液复合型(Nie Fengjun et al.,1994);(3)海相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复合型(Li Dongxu and Wu Ganguo,1987;Li Jinwen et al.,2007);(4)造山型(Li Wenbo et al.,2007,2008);(5)斑岩型(Meng Liangyi,1997;Li Chaoyang et al.,2000;Niu Fengjun et al.,2004;Li et al., 2012, 2015)或者说是Rui Zhongyao et al.(1984)所提出的“白乃庙式”斑岩铜-金-钼矿床。不同学者甚至同一学者对矿床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不同的成因认识,足以可见该区成矿地质构造背景的复杂性和矿化类型的特殊性。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机制的争议影响到对矿床成矿作用的正确认识,也严重制约了外围及深部找矿工作。
总体而言,矿床成因争议的焦点在于白乃庙矿床南、北矿段矿化表现形式显著不同,虽然前人对该矿床开展过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方面的研究,但由于缺乏对南、北矿段成矿流体的系统对比研究,因此,对于南、北矿段是否为同一成矿系统尚未明确。是否由于还原性流体的存在(富含大量CH4、C2H2+C2H4和CO等,下文详述),使得气相流体更易携带大量的Cu和Au,而使其无法富集在液相流体中,而随着富气相流体迁移至较远点的白乃庙群地层沉淀成矿?矿床成矿金属物质来源是什么,是否来源于深部斑岩岩浆亦或是古老的下地壳物质?围绕这些重要科学问题,本次研究对白乃庙矿床南、北矿段及含矿斑岩开展了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仓储管理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金风1500kW风机常见故障处理手册讲解.doc VIP
- 金风1500kw风机常见故障处理手册.pdf VIP
- 涉外发电工程NFPA72标准火灾报警系统设计研究.docx VIP
-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完整版.pdf VIP
- GBT50344-201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docx VIP
- 二重管旋喷桩施工工艺.doc VIP
-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科学家的故事 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摩尔根.pptx
- 临床血液透析动静脉瘘感染并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护理查房.pptx VIP
-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