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踏莎行》(雾失楼台)教案.docVIP

全国香山杯教学素养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踏莎行》(雾失楼台)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 选修(一)唐诗宋词——“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课题 《踏莎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秦观 2.掌握意境分析题与手法鉴赏题的技巧 3.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960年3月12日,毛泽东到湖南视察时,问起“三绝碑 ”。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即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法。“苏小妹三联三难秦少游” 东厢房,西厢房,旧房新人入洞房,终生伴郎。南求学,北求学,小学大试授太学,方娶新娘。 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二、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秦观,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高邮)人。三十六岁中进士。曾任蔡州教授、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等职位。在新旧党之争中,因和苏轼关系密切而屡受新党打击,先后被贬到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边远地区,最后死于藤州。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词闻名,文辞为苏轼所赏识。其词风格婉约纤细、柔媚清丽,情调低沉感伤,愁思哀怨。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对后来的词家有显著的影响。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秦少游所写的常是那种最柔婉的、最幽微的一种感受——一种很敏锐的感觉。他的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比较早期的词,表现了一种柔婉幽微的感受;一类是他经过政治挫伤以后,所写的寄慨身世的词。 2.写作背景:这首词题为“郴州旅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前此,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三、诵读 (一)一读诗歌,整体感知 1.阅读注解,掌握词意。 【思考1】这首词的题材是什么?——羁旅 词中抒写了作者流徙僻远之地的凄苦失望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怅惘之情。 【思考2】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如何分布的?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描写了词人谪居郴州登高怅望时的所见和谪居的环境,但景中有情,表现了他苦闷迷惘、孤独寂寞的情怀。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他谪居生活中的无限哀愁,他偶尔也情中带景。?? 【思考3】找出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和形容词 (1)主要意象: 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2)关键动词和形容词: 失、迷、望、寻、闭、寄、传、砌 二读诗歌,评品赏析 《踏莎行》是他最悲哀的词,他从悲哀中开拓出一种意境,是他独特的成就。传统的读词中注意形象与情意的结合,情中生景,景中生情,给读者以更直接更鲜明的感动兴发的力量。这种形象和情意都是现实的。 【鉴赏1】词的上阕中词人选用了哪些意象?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哪些词语用的好? 借景抒情、虚实相生。虚——楼台、津渡、桃源;实——孤馆、斜阳 【赏析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1)表现手法:互文见义(不仅对仗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对仗,用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选景具有象征性:①“楼台”“津渡”喻指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 ②“雾”、“月” 本身的虚无缥缈 ,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 ③“桃源”,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作者苦苦追寻,多方探寻。 (3)炼字:①“失、迷”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②“望断”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态和心情?“望穿秋水,无处可觅”,“为伊寻得人憔悴,桃源乐土无处觅!”,词人寻觅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4)意境:描绘了夜雾凄迷、月色朦胧的画面 ,营造出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境界。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赏析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两句则开始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 意象选用: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隐忍感发,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创造“有我之境”。 ①“杜鹃声”一是表示春暮,一是假借其声暗喻“不如归去”,暗含旅人愁思,归乡之情。 ②“斜阳暮”一说一日之暮,一说人生之暮的悲哀。(蕴含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加重了感情色彩。 炼字:①一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说“孤馆”则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 ②“闭”: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灵。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潮起潮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