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蓝计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绪论 1.1 悬臂施工的发展历史 桥梁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象征。我国历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方面,创造了不少光辉灿烂的篇章。自远古以来,我国在桥梁建造技术上有着辉煌的成就和灿烂的历史,所建桥梁不计其数,其中多有划时代的杰作,而且类型也多种多样,几乎包括所有近代桥梁中的主要形式,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桥梁悬臂施工与设计不是最近才有的,它的发展与其它桥梁的建造方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考证,我国伸臂木梁桥的最早建造年代,最迟在距今七百年前的公元三世纪初。当时在甘肃与新疆的交界地区(现今甘肃安西县到新疆吐鲁番县),由羌族人民在河上建造了的伸臂木桥梁,长一百五十步,当地人称其为“河厉”。因桥中无墩柱,在险谷陡崖处走过伸臂木桥梁好似飞渡,故有“飞桥”之称。后来这种“飞桥”得以推广建造。 因为木、石材料抗弯抗拉强度的限制,单跨简支桥梁跨度只能达8m左右。在山区峡谷处谷深流急,很难修筑桥墩,且桥墩不利于泄洪;在一些繁忙的较大河流中,8m跨度难以满足船只航运和筏排通过的要求。因此,我国古代桥工们为了增大木桥梁的跨径,在河谷中少建或不建桥墩,在实践中创造出了伸臂木单桥。伸臂木单桥的建造施工方法是用圆木或方木,纵横相间叠起,层层向河中心挑出,每层排出数尺或丈余,每层纵木(几乎全用圆木)的前端稍向上昂,以便桥梁受荷变形后,桥能平直而不向河心凹曲。两端向河中靠拢到只留下5、6m空缺时,用简支木(竹)梁搭接成桥。 伸臂木梁桥大致有几种构造及设计型式,每一种伸臂木梁桥大都使用圆木,层层向跨中挑出,不用或很少用钉子与铁件。 因为木桥的使用寿命较短,加之木材的缺乏,国内外已很少修建木桥,但木桥的修建曾在我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1874年,Freyssinet在西方开始钢梁的悬臂拼装,至目前,大跨度钢桁梁的施工也采用此方法。1928年,Freyssinet最早采用悬臂施工方法建造了主跨度为185m的钢筋混凝土大跨度拱桥,1930年又由E.Baumgart用悬臂施工法建造了68m主跨度的钢筋混凝土大跨度梁桥,但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容易开裂的材料特性,使其在悬臂施工当中造成钢筋的浪费,后来较少采用。国外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又将悬臂施工方法用于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1.1.1 钢桥悬臂施工与设计的发展 上部主要结构由钢材组成的桥梁通称为钢桥,有板梁桥、桁梁桥、桁拱桥、箱拱桥、悬索桥、斜拉桥等。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江河上已有钢桥,但大部分是由外国人投资、设计及承包施工。中国钢桥的建设是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逐步发展和建设,并在建桥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的胜利建成,结束了我国万里长江无大桥的历史,也标志着我国修建大跨度钢桥的现代化桥梁技术水平的新起点。武汉长江大桥为公铁两用桥,正桥为3×128m的连续钢桁梁,梁高16m,桥梁全长1670.4m。全部工程自办,全部钢梁自造悬拼。1969年又胜利建成南京长江大桥,是举世注目的巨大工程,已被列为世界上最宏伟的结构之一,是我国桥梁史上极其光辉的篇章。随后我国在成昆铁路线上及其它大江大河上,使用悬臂施工方法,修建了多座铁路钢桥和公路钢桥。如1992年建成的九江长江大桥,是一座主跨度为180m+216m+180m的中承钢拱桥,创造了同类桥梁悬臂拼装与吊装的单跨记录。 国内外的钢斜拉桥与结合钢斜拉桥正在向1000m大关挺进,如日本的多多斜拉桥主跨已达890m。本世纪,用悬臂施工法修建1000m以上特大跨径的斜拉桥完全可以实现。 1.1.2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悬臂施工与设计的发展 自从1824年水泥研制生产以后,混凝土材料已广泛用于土木结构工程之中。混凝土桥梁和钢筋混凝土桥梁都相继在国际上建成,到1928年,Freyssinet已用悬臂施工方法建造了主跨为185m的钢筋混凝土大跨径拱桥,1930年又由E.Baumgart用悬臂施工建造了68m主跨的钢筋混凝土大跨径梁桥,但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容易开裂的材料特性,使其在悬臂施工中造成钢筋的浪费,后来较少采用。国外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又将悬臂施工方法用于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其中拱桥当属南斯拉夫的克拉克桥,最大跨径为390m。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将悬臂施工方法,从钢桥引入到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后,打破了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只能采用预制装配和在支架上现浇施工的单一局面,使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得以全面发展,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T型悬臂梁桥,连续梁桥,连续钢构桥,桁架拱桥和斜拉桥等各种新结构,从而使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成为我国桥梁工程的主要类型,并且在100~500m范围内的大跨桥的建设中,打破了钢桥一统天下的局面,在竞标及经济利益比较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