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发展规划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谢 谢! * 3. 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外部评价。 第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需要校企共同参与。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本科高校,成立了具有鲜明行业背景的行业学院。 例如,发制品是许昌的四大特色产业之一,许昌学院与发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许昌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瑞贝卡学院” 围绕发制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管理产业链,开设发制品设计、发制品营销等专业,直接为发制品行业服务。 正如陈建国校长所说,瑞贝卡学院并不是只为一个企业服务,而为行业服务。 作为学校,要努力做到在行业里面有话语权。 因此,在瑞贝卡学院成立的理事会里,成员由中国发制品行业协会、全国规模以上发制品企业、许昌学院和许昌市政府相关部门组成。 更为重要的是,理事会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行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实现课程结构对接企业行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流程。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里,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最近,在湖北、安徽调研职业教育时发现,很多学校以大赛作为实践教育的抓手。 这种以赛促学的思路很好。但是,我不赞成大赛最后成为锦标赛。 我认为,这涉及到教育本质的问题,即我们培养学生究竟是为了前百分之几的学生还是为了所有学生。 南京大学陈道蓄教授说起,曾经有老师说,在一流大学,只要把100个学生中的前25个培养好就足以保证学校的声誉了。 但是他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大学,都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对于每个家庭而言就是100%。 现在讲教育均等化比较多。 我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强调每一个学生可以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要解决择校问题; 而在高等教育阶段,是在一所大学里,应该给学生平等选择的权利。 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教育的本质。 大赛不是为了得几个奖,提高学校的名次,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大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在这方面,合肥学院强调竞赛覆盖面,学生要得到奖才能拿到学分,校级的、省级的、国家级的奖都可以。 我认为,培养创新人才,除了要经历我们常说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其实科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 原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院长南志标就说:“科研本来也是一种实践。” 所谓研究型大学,是要将科研作为学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也就是说,科研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 武汉大学副校长、时任测绘学院院长李建成认为,研究型是要以科研带动人才培养,把科研成果及时地渗透到教学当中。 第二,教学质量要注重外部评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教学质量的保障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心所在。 一方面,要以学校为主体,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另一方面,应用型人才培养也要重视外部评价。 例如,南京工程学院孙玉坤校长举例,在去年毕业的学生中,有56%的毕业生直接被国家电网公司聘用,协议类达到72.56%;输配电工程专业的协议率已经达到92%多。 我认为,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光要看自己做了什么,还要看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评价是怎样的。 外部评价除了来自用人单位,更重要的是通过某种标准来衡量。 南京大学陈道蓄教授是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参与了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工作。 他就发现工程教育国际认证与企业界的有很多认证类似,比如“ISO9000”、“CMM/CMMI”,对学生有一系列标准化的能力上的培养要求,就看学校是否做得到了。 在这方面,1998年,大连海事大学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港务监督局和挪威船级社(DNV)认证,成为国内率先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高校。 对此,黑龙江工程学院张洪田校长还认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过程也是国际化的过程。 我认为,他把质量建设与专业认证、审核评估紧密结合在一起,推进国际化办学,抓住了国际化的本质。 4. 科学研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第一,应用型高校科研要开展应用研究。 所有高校都必须重视科学研究。 但是不同的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定位不同。 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校长认为,在创新链中,先是基础研究,紧接着技术开发,然后是工程化和产业化。 他认为,像华中科大这样学校的科学研究要在技术创新链上的定位前移,定位在原创性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 对于走应用型道路的地方本科院校,应该高举应用研究的大旗,立足地方、立足行业、企业,从实际问题出发,突出应用,让地方、行业和企业需要你。 对于高职院校,很多学校定位在解决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进行集成创新、技术开发、科技服务,目标是解决生产一线所需要,急需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作为学校,不可以干涉老师要从事什么研究,因为这是学术自由,但是学校的政策应该明确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